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姜黄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方法建立了姜黄总提物的化学成分数据库,通过MTT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试验建立了姜黄总提物的抗肿瘤活性数据库,然后利用组效关系模型对姜黄中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辨识研究,提高了从中药中辨识活性成分的效率,另外,本文还对辨识出的其中四个活性成分进行了配伍研究,为新药开发提供参考。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姜黄总提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方法对48批姜黄药材的总提物进行定性分析,通过优化色谱和质谱条件,建立了分析姜黄总提物的优化方法,结果定性出了18个姜黄素类化合物,其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通过与相应的对照品参比鉴别,另外15个化合物通过一、二级质谱信息及与文献信息对比分析鉴定。2.姜黄总提物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辨识:以异槲皮苷为内标,对姜黄总提物中43个特征化合物(22个化合物来自液质分析;21个来自气质分析,气质分析由本课题组同学完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不同特征化合物之间的含量差异很大(数量级相差102~103);通过MTT试验检测48批姜黄总提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率,其中抑制率最高的为0.863(样本43),抑制率最低的为0.424(样本19);利用基于正交投影的偏最小二乘法(OPLS)对姜黄总提物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辨识,结果辨识出了19个化合物,其中有14个是姜黄素类化合物,5个是挥发油类成分。辩识结果与典型相关分析(CCA)所得结果一致。3.四个活性成分的配伍研究:利用响应面设计法对辨识出的4个抗肿瘤活性成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芳姜黄酮)进行配伍设计,最终得出的最佳配伍解共有七组。最后对这4个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