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LS方法的姜黄总提物抗肿瘤成分辨识及成分配伍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1986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姜黄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方法建立了姜黄总提物的化学成分数据库,通过MTT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试验建立了姜黄总提物的抗肿瘤活性数据库,然后利用组效关系模型对姜黄中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辨识研究,提高了从中药中辨识活性成分的效率,另外,本文还对辨识出的其中四个活性成分进行了配伍研究,为新药开发提供参考。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姜黄总提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方法对48批姜黄药材的总提物进行定性分析,通过优化色谱和质谱条件,建立了分析姜黄总提物的优化方法,结果定性出了18个姜黄素类化合物,其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通过与相应的对照品参比鉴别,另外15个化合物通过一、二级质谱信息及与文献信息对比分析鉴定。2.姜黄总提物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辨识:以异槲皮苷为内标,对姜黄总提物中43个特征化合物(22个化合物来自液质分析;21个来自气质分析,气质分析由本课题组同学完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不同特征化合物之间的含量差异很大(数量级相差102~103);通过MTT试验检测48批姜黄总提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率,其中抑制率最高的为0.863(样本43),抑制率最低的为0.424(样本19);利用基于正交投影的偏最小二乘法(OPLS)对姜黄总提物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辨识,结果辨识出了19个化合物,其中有14个是姜黄素类化合物,5个是挥发油类成分。辩识结果与典型相关分析(CCA)所得结果一致。3.四个活性成分的配伍研究:利用响应面设计法对辨识出的4个抗肿瘤活性成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芳姜黄酮)进行配伍设计,最终得出的最佳配伍解共有七组。最后对这4个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初步探索。
其他文献
1998年冬至 2 0 0 0年底采取调整投库鱼种种类、规格、数量、比例、时间 ,对水库投施肥料 ,强化渔政管理 ,合理捕捞 ,控制凶猛鱼类等综合性技术措施 ,鱼产量由 12万kg增加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普及,新媒体平台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新媒体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工作者的新闻采访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意义,为颈动脉狭窄脑血管事件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已做动脉剥离手术的26例进行斑块标本病理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果汁、梨、橙、苹果、芥兰、白菜、紫苏、生菜、板栗、辣椒、牛肉、牛肝12种食品中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残留量的检
传统互联网技术到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以物控物"目标的实现速度。文章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分析了目前电力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在深空探测活动中,利用工程光学监测技术可以对探测器的工程状态进行直观、有效地监测,辅助地面系统确认探测器状态。利用监测相机对地球、月球、火星、小行星等天体进行成像
研究目的:通过对人体在常温环境下(温度23±1℃,相对湿度40±2%)进行递增负荷力竭运动过程中,核心体温及心率的连续监控,探讨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对血中应激性神经递质的影响,描述核心
期刊
西方的形式逻辑、印度的因明、中国的名辨学统称为世界传统的三大逻辑体系。藏传因明学起源于古印度因明学,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保存了大量在印度本土早已毁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