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部门在人们经济活动中的地位逐渐增强,因此有必要提高它的效率和效能,而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有助于公共部门提高效率及效能。在实行政府绩效管理问题上,一些发达国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后期,一场由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国家展开“新公共管理运动”后,其它西方国家在这种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也积极进行了政府改革。当今,国内外不少公共部门逐渐把绩效管理引入其管理之中。当然,我国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视绩效管理问题,但是我国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当下正在发展阶段,有很多不足之处。在理念上,对绩效管理的内涵和导向认识不清,往往把它当作一种内部控制工具;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与部门的使命和战略相脱节,没有以战略为中心进行管理;在指标体系设计设计上,指标大多是一些产出指标,内部管理指标较少,且指标间缺乏因果关系,很难提高政府的绩效;在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目前处于内部绩效评估阶段,缺乏与外部平衡,且尚未上升到管理的层次。鉴于以上一些问题的出现,我们有必要学习西方国家的一些好的做法,使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更加科学。平衡计分卡(BSC)于1992年由其创始人卡普兰和诺顿提出,为一种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哈佛商业评论》更是将其评为75周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它以战略为核心,从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学习与创新层面出发将战略目标和运作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虽然平衡计分卡的出发点是来提高私营部门的绩效管理水平,可当它被用于提高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水平时,取得了更好的成效1。它从企业被移植到公共部门所使用,在国外公共部门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成为一种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我们有必要借鉴并引入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之中。当然从企业到公共部门的移植不是照搬而来,同样从国外公共部门到我国公共部门的借鉴和使用也不是直接“拿来主义”,我们应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平衡计分卡。笔者在回顾战略管理理论、绩效管理理论和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前提下,重点阐述平衡计分卡的四层面及其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表述了它的“平衡”理念,同时对它在国内外公共部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概括了绩效管理在我国公共部门的应用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在公共部门引入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管理的可行性及修正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并介绍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公共部门平衡计分卡修正模型和一个成功的实践应用。在此,以JK县人民检察院为实证研究对象,把平衡计分卡运用到绩效管理中,明确了JK县人民检察院的使命、核心价值观和战略目标,并绘制出战略地图,构建了院、科室和岗位的平衡计分卡模型,并总结了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因而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对公共部门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在提高绩效水平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框架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