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针刺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壮医针刺疗法中的“S”环针法联合HCG针(注射用绒促性素)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对比单纯HCG针疗法,以研究、探讨壮医针刺在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中的疗效和作用,为评价壮医针刺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有效性提供临床依据,为临床上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提供一些新的参考和思路。从而更有利于壮医针刺在临床上的推广及应用。方法:从2018年0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来诊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诊断标准和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妇女共计60例。在研究开始前,先将样本量编号1~60号输入SPSS21.0,将随机数字生成器的固定数字设置为2000000,将这60个编号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临床实施时按照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入临床研究的先后顺序所对应序号的归属组别进行分组治疗。两组均于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开始予阴道B超监测,开始每2天予1次阴道B超检测卵泡发育情况,当监测到卵泡最大直径≥14mm时将阴道B超改为每天在同一固定的时间记录1次卵泡发育情况,当阴道B超监测到优势卵泡达到18mm及以上时,予其相应组别的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一次性予10000U的HCG针肌肉注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壮医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天。每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即3个疗程),两组均在结束每个疗程的第一次治疗的48小时后开始观察记录(即对照组从每个疗程注射完毕后的48小时开始观察记录,治疗组从每个疗程的第三次治疗结束后开始观察记录)直至排卵或持续出现LUFS征象。通过B超监测、记录和对比各组治疗前后卵泡破裂排出情况,各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成熟卵泡日子宫内膜的变化和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痊愈11例,痊愈率为36.67%,总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经治疗后,痊愈5例,痊愈率为16.67%,总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50.00%。比较两组治疗前成熟卵泡日子宫内膜厚度,经独立样本t检验,P=0.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内膜厚度,经配对样本t检验,P=0.00,有显著性差异(P<0.01);比较两组治疗后内膜厚度,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壮医针刺联合HCG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排卵率,能够改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排卵前子宫内膜厚度,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激光拥有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好和相干性好等特点,在激光通信、光成像、遥感、材料热处理及粒子操控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在某些环境,低相干性的光束反而更为合适
随着更多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投入运行和电网互联程度的不断提高,系统的谐波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减小谐波对系统和设备安全运行的影响,需要对
镁铝尖晶石是一种典型的硬脆透明陶瓷材料。随着镁铝尖晶石材料制备工艺的逐步完善及其应用需求的增加,其加工工艺的研究急需开展。目前磨削及抛光加工方法主要应用于镁铝尖
随着“智能制造2025”的提出,机器人、机器视觉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由于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深度学习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将深度学习、机器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行业有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群体,而在这样的“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通信网络必然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和优化,以达到人们在各种各样的通信场景下的需
介质折射率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光传输时发生多重散射,使出射光场分布呈散斑状。散射介质对入射光相干性的破坏,导致长久以来科学家们认为散射光是不包含有用信息的,只有消除散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迈入了信息化时代,这也对信息传输的容量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成光学应运而生,以光子取代电子,以集成光器件取代传统的分立光器件,具有体积小、能耗
大豆灰斑病是真菌性病害,世界多地广泛存在,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培育抗灰斑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灰斑病较为有效的方法。大豆对灰斑病抗性为数量性状,利用分子标记选育品种会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大豆灰斑病的10号生理小种是黑龙江大豆灰斑病的优势小种之一,发掘大豆灰斑病10号生理小种抗性位点,将为培育抗病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202份黑龙江主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构建一个自然群体,采用187对S
目的分析选择性颈动脉介入栓塞法治疗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经济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7例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用后鼻腔填塞法和12例选择性颈动脉介入栓塞法治疗。评估分析两组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白蛋白、凝血功能变化,统计术后并发症、48h内输血量、72h内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器官保存液-HPG保存液对离体供肺的保存及其保存机制。方法:40只比格犬平分成HPG组、LPD组,HPG组用HPG保存液进行供肺灌注,LPD组用LPD液进行供肺灌注。灌注后4℃恒温保存6h、12h和18h,在各保存时间点检测肺组织湿干比(W/D)值、凋亡指数、MPO、MDA、SOD,以及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同时完成肺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分别在术前、术后2h、术后6h、术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