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证重组合异种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特别是为寻找用于生物骨移植材料灭菌的最佳方法和途径,本研究首先对比分析了环氧乙烷及Y射线对RBX的灭菌效果及对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含10~7cfu/ml金葡菌繁殖体,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和蜡样杆菌芽胞三种标准菌株定量污染RBX,冻干及未冻干处理,分别做不同剂量EO或γ射线辐照灭菌,测定灭菌效果,同时检测不同处理RBX植入小鼠肌袋模型后AKP及Ca含量,做组织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表明EO及γ射线均有较强大的灭菌效果。冻干过程本身不能杀灭细菌,反使微生物抗性明显增加。EO及γ射线对RBX诱导成骨活性影响呈一种剂量依赖关系,但后者对活性干扰更大,完全杀菌的γ射线辐照剂量也同时完全破坏了骨移植物的诱导成骨活性,安全范围较EO小,而中等剂量EO既能完全灭菌,又对诱导成骨活性干扰较小,用于颗粒状骨移植材料的消毒安全有效。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重组合异种骨灭菌技术规范,保证了RBX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性。 为进一步扩大颗粒状RBX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又进行了大块重组异种骨(MRBX)的研制,并对异种骨移植后受体T淋巴细胞的变化进行研究。首先设计出大块异种骨载体的处理程序,并和bBMP复合,用小鼠肌袋模形及兔桡骨缺损修复实验,从放射线学、组织学及电镜多方面观察。并对MRBX、RBX、新鲜异种骨(Fx)及脱抗原载体(BC)移植Balb/c小鼠后,受体全T细胞(Thyl)、活化T细胞(Tac)及T细胞亚群(L3T4,Lyt2)的变化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FX移植后,受体产生强烈免疫反应,全T细胞及其亚群数目均增高,以Tac增高明显。RBX移植后,受体Tac无明显增高,但Thy1及Lyt2增高明显,Th/Ts比值下降。小鼠肌袋内可见活跃异位诱导成骨,其修复兔桡骨缺损的能力16周时与自体骨近似。组织学光镜及电镜观察可见RBX植入兔桡骨缺损早期以间充质细胞及幼稚成纤维细胞增殖为主,毛细血管侵入,中后期可见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成熟骨组织。实验表明,大块RBX既具高效骨诱导修复能力,又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作为颗粒型RBX的补充,可望进一步开发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