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粗骨料强化预处理对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细观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Flyingi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其中建筑业长期以来的高消耗、高污染逐渐被重视,再生混凝土因此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关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鉴于此,本文主要进行了再生粗骨料的强化预处理试验研究,对强化处理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及细观结构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的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强化预处理试验,研究了各种强化预处理方法对再生粗骨料基本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强化预处理方法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再生粗骨料的基本性能。2、进行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各种强化预处理方法对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再生骨料未强化预处理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泥外掺硅粉浆液和聚乙烯醇溶液对再生粗骨料强化预处理能有效地提高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3、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分析了强化预处理方法对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细观形貌的影响,并与高性能混凝土及未强化预处理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纯水泥浆液强化处理对再生骨料-水泥石的界面形貌的改善效果不明显;采用水泥外掺硅粉浆液强化处理方法时,从早龄期开始就对再生骨料-水泥石的界面形貌发挥明显的改善作用;采用聚乙烯醇溶液强化处理方法时,7d龄期后再生骨料-水泥石的界面过渡区形貌改善效果较为明显。4、通过以上各种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为1.0的水泥外掺硅粉浆液和浓度为10%的聚乙烯醇溶液对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和界面过渡区形貌的改善效果最佳。因此,这两种强化方法可作为实现再生混凝土高强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网络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密切关系.并讲述了高校图书馆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充分利用,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正>编者按西方女性主义以其明确的问题意识、尖锐的批判锋芒和坚韧的实践精神,不仅改变着女性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在人类文化知识的勘误和理论空间的拓展方面,
<正>1教具装置图(见图1)2教具特点及用途(1)特点本教具利用白板上面划分区域做成血糖调节的物理模型,学生通过磁扣和磁条进行血糖调节的相关操作,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①师生
<正>原有水泥基人造石是用水泥为基料,按配比加入集料、粘接料、增强纤维和所需颜料混合、成型、养护而成。但由扫此制成的人造石常因颜料配合量的微小波动、天气湿度变化、
期刊
在访谈中,尹绍亭教授运用生态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不仅分析了"刀耕火种"的消失及其农业文化遗产问题,还就生态人类学视野下的"生态文明"的内涵,西部生态文明圈的构想及其建设
针对标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进化后期收敛速度慢和收敛精度低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扰动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对粒子个体最优位置加入高斯扰动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生态学与政治经济学合流,催生了名为"政治生态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和成熟。该范式旨在对"地方世界"中环境变迁及其生态、经济、社会与政治后果进行认识性
我国自经济开放,加入世贸以来,金融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各金融企业也面临着来自国际的更加严峻的挑战。2003年银监会成立,开始对银行业进行明确、有体系的组织和监管,稳步推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1985—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企业专利数据,采用面板工具变量方法,考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