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研究这一课题主要以香港社区词汇为研究对象,以《香港社区词词典》为语料基础,通过对比《香港社区词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所收录的词汇,以及搜集大陆地区的《人民日报》和香港地区的《大公报》、《文汇报》、《明报》、《成报》中的实际语料,比较分析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及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间的词汇借贷现象。本课题第二章将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放在共时的平面上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并总结出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主要存在形同异义和义同形异两种模式,并从词汇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三个方面分析形同异义现象,其中词汇意义的不同及词汇意义存在联系却又有所发展和演变是形同异义现象的主要表现,色彩意义与语法意义的差异同样不容忽略。义同形异现象则主要表现在词素选择和词素顺序两方面。本课题立足于社会语言学理论分析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两种差异模式,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语言间的相互接触不仅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发展与变化的必然产物,所以本课题第三章从语言内部和社会外部两方面分析香港社区词汇和普通话词汇差异形成的原因。语言内部因素对差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造词法的不同形成的差异,语言接触形成的差异及语言继承形成的差异。社会外部因素对差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文化不同形成的差异,地域变异形成的差异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不同形成的差异。本课题第四章运用对比、统计的方法从普通话词汇对香港社区词汇中整词的吸收和普通话词汇对香港社区词汇中词的义项的吸收两方面研究“港词北进”现象。普通话词汇对香港社区词汇中整词的吸收有的没有方言标注,有的则在词典中标注〈方〉的形式体现,借鉴时将其作为方言词对待。普通话词汇对香港社区词汇中词的义项的吸收主要表现在对其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两方面的借鉴。本章又从构词方式、言语交际的传意需要、受众求异、从众心理三个方面分析“港词北进”现象形成的原因,同时借鉴学者们的观点主张应以科学、开放的态度正确对待“港词北进”现象,既肯定“港词北进”现象的积极影响,即普通话词汇对香港社区词汇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名实”矛盾,同时也不能忽略因“港词北进”所产生的大量同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