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蒂姆·波顿素来被称为“鬼才导演”,他的电影风格奇特、怪诞,充满了童话、哥特、夸张、想象和奇幻色彩。他的这种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之后甚至出现了一个特有的“Burtonesque(波顿式)”的形容词。蒂姆·波顿可以说是一个特征鲜明的“作者导演”,在尽致淋漓的融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的同时,也兼顾了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模式,在艺术和商业价值上获得了双重肯定。在蒂姆·波顿的电影中“电影童话”占据了重要地位,可以说是构成他的独特风格的最主要元素之一。童话作为一种经典的题材,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奇妙的幻象来构造神奇王国,映射现实,以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来构建一个情节起伏的故事。这种形式被蒂姆·波顿广泛的运用融合在他的作品中,落脚于导演对纯真、美好、正义和勇敢的赞美和向往里,这种理念、手法和风格是将波顿区别于其他好莱坞导演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以《童话学》、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相关影视学理论和童话学理论,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和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系统阐释蒂姆·波顿电影中叙事结构呈现的童话风格模式,认为他作品的叙事结构设置符合普罗普提出的31种童话角色功能项排列。从语言学角度看他运用了隐喻和对比的手法使得影片呈现强烈的童话色彩,在他电影的外部——内部形成的关系以及客观存在——心理情感的联系中成功的将隐喻杂糅了进去。叙事视角和叙事逻辑也呈现出鲜明的童话风格。波顿善于运用光影黑白的对比,利用阴影营造诡秘气氛。“哥特式童话”是波顿电影美学的代名词之一,而这种宗教美学贯穿着他电影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他的美学风格总是充满诡谲之美和温情美,看起来相互对立又完美融合。以《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为主要理论基础,对照具体作品,解析其中共同的主题表达:自由与反抗、关怀孤独的人、勇敢正义、亲情。他的电影带有如此强烈的童话风格,依然受到了成人受众的喜爱,在于他将成人社会的元素融入作品,表达了成人的情感诉求,充满了生与死的哲学思考。这种具有强烈童话风格的电影作品不仅是世界电影史中迷人的一笔,同样也值得当下国内电影创作者借鉴从叙事学、美学风格、母题、童话的成人化表述几个角度出发,分析论证波顿式电影童话的特点和模式,进一步为剖析一个风格奇幻诡魅的电影大师提供系统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解读,为日后对蒂姆·波顿的研究和对其作品的分析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