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方式和主要手段。民族院校作为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独特形式和主阵地,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满足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求,与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民族院校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衡量教师教学水平,更有利于准确掌握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对科学稳定推行双语教育和民族院校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调研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藏汉双语教学及评价现状,对现行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文本分析,发现现有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为主,忽略了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存在着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设计没有针对性,课堂教学评价价值取向不明确,指标权重的设置和评价结果的计算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框架和现行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出发,确定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级指标,将一级指标进行细化,完成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其次,进行专家意见咨询。制定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专家意见调查表,运用Delphi法对部分民族院校及师范院校相关专家和教师进行调研和访谈,整理专家提出的有效咨询意见,借助SPSS 21.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专家反馈的调查数据,对该评价指标进行修正和完善,最终确定的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心理环境、学生行为和教学效果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再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借助Matlab_R2014b软件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完成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将构建的评价体系应用到三所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得出课堂教学质量等级,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