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1例手部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合并局部癌变患者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病理检查,并结合文献对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及医学随访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类似患者的诊治提供经验。方法1、采用“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采集病史。一对一:一个医生询问一个患者。多对一:多个医生询问一个患者。2、进行详细体格检查,观察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应按一定顺序进行,避免重复和遗漏。在体格检查的过程中,应注意左右及相邻部位等的对照检查。在进行各系统体格检查时,应遵循视、触叩、听的顺序。3、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和贴片—染色和封片。4、医学随访:随访往往从病人出院以后不久开始,一般每3个月至1年一次,视不同疾病的病期和治疗方法而定。在近期随访中,主要是观察病人治疗的效果及反应,并根据随访情况和复查结果来调整用药;远期随访可获得某一治疗方案的长期效果、远期并发症及生存时间,有利于筛选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建立资料档案,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指导治疗。5、心理测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对患者实施心理测评。结果患者因工作需要,长期频繁接触x射线后,左手背侧皮肤出现迁延不愈的溃疡,后分别于1991年7月19日及2015年10月28日行“左手食、中、小指背侧皮肤切除+植皮术”及“(左食指)皮下肿瘤切除术+皮瓣字体植皮术”,两次手术的术后病理分别为:(左手小指)鳞状上皮II-III度不典型增生伴局部癌变;(手指)原位鳞癌,小区浸润,切缘及基底未见癌累及。术后予定期换药、抗感染等治疗,植皮区愈合良好。距“刘”第一次手术术后27年的医学随访发现,“刘”左手手术植皮区愈合可,未再出现反复不愈的溃疡,但患者左手皮肤长期干燥、脱皮、痛温觉敏感、指甲易断裂脱落,需长期涂抹润滑剂,此外,患者左手食指及小指伸指及曲指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心理测评结果提示“刘”情绪变化多端,有时情绪激动,易生烦恼,有时忧虑抑郁;与陌生人接触时紧张感,不善言谈,社会交际能力差,对周围环境感到不满意;疑病感,常常神经紧张。结论初步分析了1例手部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最终癌变的临床过程、发病机制及医学处理,并对该患者进行第一次手术术后27年的医学随访观察和心理测评,有望为今后类似患者的诊治提供临床资料和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