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国内食品市场的迅速发展,地理标志性产品遭到了严重破坏,食品安全事件也频频爆发。食品溯源检测技术是用于食品产地溯源的有效技术途径。电子信息编码技术、超微分析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等都在食品溯源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大米相关溯源中,应用超微分析技术居多,其主要包括:稳定同位素指纹、近红外光谱和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而矿物元素作为产地溯源判别的重要指标之一,因降水量、气候、土壤、空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其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由于单一矿物元素在地域间差异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克服单个元素检测带来的不稳定误差,经常采取多种矿物元素综合分析方法。为探索矿物元素指纹技术对小范围相似地域大米产地溯源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研究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吉林省松原产区三大主产地(新立乡、兴原乡、平凤乡)田间大米样品的11种矿物元素含量(Cd、Pb、Cr、Cu、Fe、Zn、K、Mn、Na、Mg、Ca),并借助SPSS多元统计分析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多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LDA)、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分析验证(DA)。结果表明:其正确判别率达到100%,实现了利用矿物元素的小范围的产地溯源,证实了应用矿物元素指标实现小范围相似地域大米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筛选了Zn、K、Mg、Na、Ca、Mn 6种元素作为松原市大米溯源指标,分析验证判别正确率为100%。此外,为建立吉林省地理标志性大米产地的精准溯源指标,筛选出准确、稳定的产地溯源指纹信息。本研究在吉林省另外5个水稻主产区进行了田间采样,共采集了同品种大米样品500份,分别是德惠市(100份)、舒兰市(100份)、梅河口市(100份)、敦化市(100份)、和龙市(100份)。通过对样品中11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并结合多元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进行溯源指标筛选。5个产地溯源指标结果如下,梅河口市:Cr、Mg、Mn、Zn、Cu、Na;德惠市:Mg、Mn、Fe、K、Zn;舒兰市:Ca、Fe、Na;敦化市:Cr、Mg、Cd、Fe、Cu、Na;和龙市:Cr、Mn、Fe、Zn。为观察吉林省大米中矿物元素差异相关性和溯源指纹信息对样品产地的鉴别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整个吉林省大米中矿物元素含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利用吉林省6个水稻主产区所筛选的溯源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在6个水稻主产区随机选取方差与初始100组数据相近的10组数据,进行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成功实现吉林省6个地区的大米样品的产地溯源,其产地判别分析的正确率为93.3%,交叉检验的正确率为90.0%;其产地聚类分析的正确率为8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