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酞菁及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ma_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酞菁具有18电子共轭的大环结构,他们的Q带吸收位于可见光区域,Q带吸收的范围多在620-700nm,因此酞菁一直以来被作为纺织印染和墨水的染料使用。酞菁的热性能与化学性能稳定,但由于其溶解性差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采用利用对酞菁中心引入不同的中心金属和在环外引入硝基,氨基,进一步合成希夫碱-C=N-基团,通过修饰改变其溶解性,进而获得更好的物理化学性能。本论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章综述了酞菁化合物的结构,基本性质、合成方法及应用领域,主要介绍了酞菁化合物的应用领域;第二章主要介绍采用固相法制备中心金属不同的酞菁以及不同取代基的酞菁,通过元素分析,FT-IR、UV-Vis、 1H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第三章主要是结果分析与讨论部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对比中获得Q带的红移顺序为:溶剂的影响为:THF<DMF<DMSO;不同金属的四硝基苯并酞菁(TNPC)紫外红移顺序为:Mn<Cu<Ni<Zn;不同取代基的红移顺序为:-H<-NO2<-C=N-<-NH2。红外光谱对比中确定了酞菁大环的特征吸收峰分别在1000-1100cm-1和指纹区700cm-1附近,核磁共振分析得到-NH2在6.2ppm左右的单峰,而荧光光谱分析对比了不同取代基的发射光谱,影响规律与酞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Q带λmax基本一致的结论,同时利用电化学测试分析讨论了合成的酞菁的电化学性质。第四章采用电子顺磁共振研究了本文中酞菁的磁性,结果显示:当中心金属是没有单电子存在的Zn2+,Ni2+时,酞菁显示出了强烈的自由基信号,当引入中心金属Cu2+时,观察到了单电子的信号,而自由基信号消失;当中心金属为Mn2+时,同时观察到了Mn2+和自由基的信号。本文研究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为进一步研究酞菁的衍生物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照和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增塑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包装材料、医用材料等领域。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DEHP暴露引起了哺乳动物多种生殖发育损伤,其中精液质量下
目的:随着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基于EGFR基因突变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在获得良好抗肿瘤疗效的同时,其肝脏毒性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相关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