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产病害防治是水产养殖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长期以来,药物防治在生产实践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存在着滥用药物的情况,这样生产出来的水产品常常药物残留超标。这一方面严重阻碍我国水产品出口,另一方面也影响我国消费者的健康。因此,目前我国急需研究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中的代谢动力学和残留规律,为提高水产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3℃条件下给黑鳐以100mg/kg剂量灌服磺胺甲噁唑后其肌肉、血液、肝脏三种组织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残留研究,并经过DAS2.0软件分析和拟合后计算出药物代谢参数,结果显示:磺胺甲噁唑在黑鲪三种组织中动力学模型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3.461h、2.173h、1.738h;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5.947h、1.758h、1.994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2.882h、9.171h、4.815h; AUC分别为1037.323mg/L.h、834.274mg/L.h、200.204mg/L.h;给药后分别在8h、6h、4h达到峰值,峰值分别为40.880μg/ml、47.014μg/ml、18.127μg/ml;数据表明,13℃下磺胺甲噁唑在黑鳐肌肉和血液中分布比较多,但在各组织的吸收和代谢相对来说都比较慢,特别是在肌肉中,磺胺甲噁唑经过71d的代谢才能达到无公害水产品标准(NY5070-2002)中规定的0.1mg/kg以下。根据本实验的结果,确定给药方法为:在13℃条件下,治疗黑鲳细菌性疾病,以100mg/kg剂量,隔天给药,连续三次,休药期至少为71d。
第二部分为13℃以20mg/kg剂量的恩诺沙星灌服黑鲳后,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黑鲳肌肉、血液、肝脏三种组织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残留研究。在13℃灌服恩诺沙星后,测定其48h以内肌肉、血液、肝脏中的药物残留浓度,经过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分析后表明:恩诺沙星在黑鳐肌肉、血液、肝脏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为: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3.267h、2.908h、3.059h;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2.015h、2.173h、2.243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31.416h、23.675h、14.986h;药物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58.957mg/L.h、54.113 mg/L.h和604.283mg/L.h;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h、4h、6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9.977μg/ml、2.278μg/ml、352.400μg/ml。上述参数显示,恩诺沙星在黑鳕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但吸收、转运比较慢。药物在肝脏的浓度比其他两个组织中的浓度高出很多,说明恩诺沙星在黑鲳肝脏具有富集作用。恩诺沙星在黑鲳体内的代谢十分缓慢。代谢物环丙沙星的参数为:一级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501/h、0.422/h、0,309h;一级消除速率常数k分别为0.036/h、2.253/h、0.087/h;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1.384h、1.644h、2.240h;消除半衰期t1/2α分别为19.277h、2.734h、7.983h。说明环丙沙星在肝脏中最易吸收,血液次之。从消除方面来说,肌肉中的药物消除时间要明显的长于血液和肝脏。AUC分别为0.853mg/L.h、4.477 mg/L.h、875.6 mg/L.h,说明环丙沙星主要在肝脏由恩诺沙星代谢生成。由以上数据得出,13℃恩诺沙星治疗细菌性疾病的给药方法为:20mg/kg,隔一天投喂一次。休药期应不低于7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