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微纳光纤传输特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信息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io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纳光纤能够将光限域在亚波长尺度内实现长距离微损耗的传输,这为光学器件微型化以及微芯片间的光互连提供了可能,同时微纳光纤具有大倏逝场和高光功率密度等特点,能够实现高灵敏度的光传感和非线性光学器件。这些特点使得微纳光纤成为近年来微纳光子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微纳光纤器件和普通光纤之间需要一个过渡段来实现连接,我们通常将这一过渡段称为锥形微纳光纤。锥形微纳光纤的性能,如损耗、模式变换等,直接影响到微纳光纤器件的整体性能。锥形微纳光纤的锥形过渡区域将标准光纤过渡到亚波长尺度的微纳光纤,过渡区的模场变化非常复杂,模场分布出现一些独特的现象,这些直接影响到微纳光纤段的损耗和模式特性。因此,锥形微纳光纤研究对于微纳光纤器件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围绕锥形微纳光纤传输特性以及对微纳光纤器件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研究。在本论文中,首先对锥形微纳光纤中的未拉伸的单模光纤部分、微纳光纤即锥腰部分以及连接前面两部分的锥形过渡区域部分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在锥腰部分,由于光纤的直径已经接近波长量级,所以出现了单模条件,而且在微纳光纤中传播的能量大部分以倏逝场的形式分布在微纳光纤周围;在锥形过渡区域介绍了绝热条件,并且对锥形过渡区域的模场分布进行了研究,清晰地得出了在锥形过渡区域模场从纤芯到包层,从单模到多模的演变过程。然后,通过引入锥形微纳光纤数学模型的方式分析了我们所关心的锥形微纳光纤的参数。最后通过有限差分束传播方法(FD-BPM),我们对锥形微纳光纤的整体传输特性进行了模拟,得到了(1)在固定锥形的情况下满足绝热条件的锥长尺度;(2)结合微纳光纤的单模条件对锥形微纳光纤的波长特性、多模干涉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3)对锥腰微纳光纤直径为1μm的锥形光纤的波长特性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波长范围在0.6μm~1.6μm范围内的输出变化曲线,当波长为0.93μm时出现了单模。这些结果都对锥形微纳光纤的传输特性的研究给了清晰的表述。这些结果都支持了我们前面的理论研究部分,从而对锥形微纳光纤有更清晰直接的了解,这对于微纳光纤器件开发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论文涉及飞秒激光超微细加工中的脉宽效应及等离子体非线性成像方面的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包括: 1.对飞秒激光放大系统工作原理的研究和技术特性的优化。在对一个进口
高速运行的列车一旦发生碰撞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其被动安全设计是事故中乘客安全的最后保障。因此,针对高速列车车体耐撞性开展的仿真分析研究具有重要
如何准确迅速的获取已建公路平面、纵断面线形参数,对于公路改扩建、公路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建立公路数据库等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传统方法一般为:首先使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
众所周知,硅基材料在半导体行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说现在的液晶显示屏都会使用低温多晶硅薄膜,这些薄膜可以使用准分子激光诱导晶化技术,利用高能量的紫外激光将非晶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也称列车编组计划或者编组计划)是车流组织的技术性文件,也是铁路运输科学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合理的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不仅有利于车站的工
双目系统中棱镜误差引起的光轴偏转误差会破坏系统的光轴一致性,增加轴外像差,造成单筒波像差过大,双筒聚焦不一致,严重影响双目系统的成像质量和使用效果。文中以双目系统常用的斜方棱镜和施密特屋脊棱镜为例,提出了一种棱镜光轴偏转误差分析的新方法。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了一种包含误差的棱镜数学模型,将棱镜误差分为制造误差和位置误差两部分,其中制造误差只考虑了尺寸误差和角度误差,位置误差被分为了平
随着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内窥镜已经被广泛用于临床手术并已成为很多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硬性内窥镜因图像清晰,色彩逼真,可选取多个视角等突出的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论文分析了硬性内窥镜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在充分调查市场对硬性内窥镜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以3 COMS采集图像,以TL8168-EasyEVM为处理核心,具有多种图像处理功能的内窥镜图像处理系统。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