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诚信伦理思想现代性转型的批判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03302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当代中国现实社会中的诚信伦理状况为出发点,通过对整体中西诚信思想文化的研究分析,得出了当今我国诚信缺失现象的根本原因,并对我国诚信伦理思想的发展进行了一种合理的伦理学预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⑴从我国传统诚信伦理思想研究得出:中国传统诚信思想是具有很强的理想性,没有将利益关系应用于诚信的范畴。它把诚信仅仅当作发自人本体的道德需求,而没有非伦理因素的参与,同个体之间没有任何功用性的联系,所以表现为一种自我的道德修养。强调道德自律,它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要求,是最高层次的伦理规范,即“天人合一”的诚信伦理思想。但是由于缺乏利益因素的制约,而显得曲高和寡,虚而不实。在道德实践中缺乏普遍性,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所以我们要批判。   ⑵从西方诚信伦理思想研究得出:西方诚信伦理思想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注重道德个体的自由与平等,将权利与义务应用于诚信的范畴。它是一种具有外在性、他律性、普遍性的伦理规范,即“契约关系”的诚信伦理思想。它构建的基础主要是权利义务关系,也就是通过公平、正义的原则,来构建一种普适性的诚信伦理规范。但也正是这样的诚信伦理规范使人产生了内心的异化:每个个体在人类以理性构建的他律性、普遍性的诚信伦理规范中更多的感觉到自己是完成诚信规范的工具,或者说是将“诚信”作为达到自己应有的目的的工具。诸多学者认为我国的诚信伦理思想的现代性转型,正是要从中国传统诚信伦理思想向西方现代诚信伦理思想的转型。而西方的这种工具诚信,背离了我们建构诚信的伦理规范的目的,所以,我们也要对其批判。   ⑶从中西整合的诚信伦理思想研究得出:诚信伦理规范的构建,是给社会带来一种确定性,给人类更好的生活提供一种规范和原则。这样就会使人们在诚信伦理规范的生活中,不会感到有充当工具的不自由,同时,这也符合了人的本质特征,即理性与情感。也就是在建构诚信伦理思想时,一方面在本体世界中找到诚信伦理思想的本源“诚”,作为人情感本质的信仰;另一方面在生活世界中建构诚信伦理思想的规范“信”,作为人理性本质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具有确定性,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确定性,让人在社会生活中尽显真实。
其他文献
介绍了硅片的直接键合工艺、键合机理、键合质量评价方法以及键合技术目前的研究和应用状况等 The direct bonding process, bonding mechanism, bonding quality evaluatio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他毕生研究的一项重大理论成果、构成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它科学的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内蕴着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思想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游戏产业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很多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网络游戏在给人们带来空前的游戏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
义利观对于一个人的一生的成长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发展的后续力,是社会义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关注当代青少年的义利观并对青
评述了乳状液膜法自湿法炼锌系统中分离回收镓的流动载体、表面活性剂、破乳以及工艺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流动载体的选择。根据研究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The re
本文对摩尔伦理学进行了分析。科学是西方人的骄傲,道德问题的科学解决构成了近代西方伦理学的方法论特点。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使传统道德观念面临严峻挑战,历史提出了改进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