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质量发展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只有科学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适应和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近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行为呈现空间聚集与行业聚集的新特点,社会责任同群效应逐渐成为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视角。探索企业履责行为的新特点及其后果,是十分新颖且重要的课题。本文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界定了研究对象的概念,阐释了借鉴的理论,对有关研究进行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质量发展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只有科学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适应和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近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行为呈现空间聚集与行业聚集的新特点,社会责任同群效应逐渐成为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视角。探索企业履责行为的新特点及其后果,是十分新颖且重要的课题。本文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界定了研究对象的概念,阐释了借鉴的理论,对有关研究进行了回顾,评述了相关研究的方法及结论。第三、四部分为研究假设与验证假设的研究设计。第五部分基于地区与行业两个视角,使用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和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分别识别了企业社会责任地区和行业同群效应;使用自助抽样法探索了两种社会责任同群效应的形成机制;并从公司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三个视角,即公司外部不对称风险观、公司内部传统收益观和管理层私人收益观分析了两种社会责任同群效应产生的财务后果。第六部分就结论给出了政策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在2008-2018年间的社会责任履行行为存在显著的地区与行业同群效应。更深入地研究表明:企业间学习是地区同群效应的主要形成机制,而企业间竞争是行业同群效应的主要形成机制。社会责任地区与行业同群效应对企业外部不对称风险观下的企业股价、企业内部传统收益观下的企业财务绩效及管理层私人收益观下的盈余管理程度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应注重社会责任地区与行业同群效应,防范其引致的相关风险;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倡导企业科学履责,并降低政策信息噪音和信息获取成本,避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为降低决策不确定性跟风盲从,引发负面结果。本研究中对社会责任同群效应的存在性验证,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对社会责任同群效应的财务后果分析,为防范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产生的负面财务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促进企业科学履行社会责任。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乡村成为现代规划的热点研究问题,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与机制保障、农村面貌提升、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以及村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探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为了使乡村数字化能够更好发展,文章主要针对信息日益繁杂、乡村政务逐渐增多等困难,数字技术为乡村治理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开辟创新途径,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智慧平台搭建新的系统框架“1+N”,其中“1”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智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可穿戴电子技术在微机器人、能量收集、军用装备、电子纺织品和可植入医疗设备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对人工智能传感和能量存储-转换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大。关键的挑战是解决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能源供应问题。柔性超级电容器具有质量轻、柔韧性和环保性等独特的优势,在轻薄、智能的可穿戴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电极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低成本、高效率的柔性电极材料在柔性电子设备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与智能塑造的重要阶段,幼儿能否得到好的发展直接影响其之后的人生。幼儿区域活动是幼儿每日生活的重要一环,幼儿区域自然材料投放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何投放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幼儿更好发展是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如何投放自然材料提升幼儿区域活动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川西高原枯草期长,牲畜饲草短缺。通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和混合青贮生产饲草,高能量与高蛋白搭配,具有产量高、适口性好、蛋白含量高、营养全面的特点,对保障该地区冬春季优质饲草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大豆是喜温作物,高原地区的低温限制了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为明确大豆作为整株青贮原料的饲用价值,筛选适宜在川西高原地区种植的青贮大豆品种,探究大豆耐低温的调控途径,本研究采用室外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在川
<正>一、引言生态学自1866年由德国科学家海克尔正名,在原始生态学思想(道理、事理、义理、情理)和生存生态学方法(物候学、医学、哲学、伦理学)的基础上正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100多年以来,经历了以博物论、进化论和系统论为基础的近代生态学阶段;以及20世纪
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治理地图清晰化、治理主体在场化和治理过程系统化的逻辑提升了乡村社会治理的效能,但是其效用的发挥还取决于是否能够嵌入地方现有的基层治理结构。在此过程中,新治理技术需要解决与原乡村治理秩序的结合与嵌入问题,具体包括治理内容的适应度、治理主体的接受度和治理过程的复杂度等挑战。基于成都市S镇推进公共安全治理数字化的“慧眼”工程案例的分析能够发现,政策话语重构、市场力量支撑和弹性策略介入等方
干旱、遮荫等逆境威胁作物正常发育。玉米-大豆间套作系统中,由于高位作物玉米的遮荫和玉米-大豆行的水分亏缺,大豆同时遭受光照和水分的限制。目前,已有很多对单一环境胁迫的研究,但关于复合胁迫的研究尚不深入。本研究旨在探讨遮荫和干旱复合胁迫对大豆生理特性、抗氧化系统、激素浓度和代谢群体的影响。试验以WW+NL(充足灌溉+正常光照)为对照,设置5个处理,分别命名为:M+NL(中度干旱+正常光照)、S+NL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地增加和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俨然成为人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复种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种重要栽培策略。间作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粮食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玉米-大豆间作是谷类和豆类间作的重要类型之一。然而,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遮荫是影响间作大豆冠层田间小气候的主要慢性抑制因素,也是导致大豆茎秆过度伸长而发生倒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科技进步,农业科技园作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农业技术推广扩散的责任。当前我国农业技术转化率较低,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存在缺陷,农户的技术采纳程度不高。怀宁县作为重要的蓝莓生产区域,农业科技园推广的蓝莓绿色栽培技术可以促进当地蓝莓产业的发展,如何改善农业科技园技术服务方式,提高农户技术采纳行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农业科技园技术服务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