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被认为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但是,目前在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约有95%以上的病例需要重新植入支架,而且,20~30%支架内再狭窄率仍是支架植入术后最常见的问题。药物洗脱性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被认为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里程碑。自从第一代紫杉醇药物洗脱性支架和雷帕霉素支架应用到临床以来,支架内再狭窄率一度降低到10%。然而,近来一些报道称,药物洗脱性支架虽然降低了再狭窄率的发生,但是支架表面携带的聚合物会引起一些副作用,诸如慢性动脉壁炎症、内皮功能障碍和延迟愈合等问题。所有这些因素会促使药物洗脱性支架植入后引起后期血栓的发生。尽管这些问题在临床上没有足够的病例出现,但后期血栓被认为是药物洗脱性支架所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所以,在新一代药物洗脱性支架的研发与制备过程中,如何加速支架表面内皮化和减少支架表面血栓的形成成为首要问题。肝素作为抗凝剂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它在抑制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无可争论的作用;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中的RGD能够促进细胞粘附、扩展和分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能够介导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诱导心血管的形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层层自组装的原理在钛合金表面构建肝素、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生物活性涂层,利用肝素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血栓的作用,利用纤维连接蛋白能够促进细胞粘附、铺展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细胞增殖的原理来促进支架材料实现快速内皮化,从而达到抗血栓和促进内皮化的双重功效。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①静态水接触角测试证明,随着组装物质的不断沉积,钛合金表面的亲疏水性发生变化,材料表面亲疏水性的变化与材料表面最外层物质有关;表面等离子体(SPR)结果显示,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SPR角呈现线性增加;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证实,经过组装后的钛合金表面形貌发生明显变化。②体外血液相容性实验证实,通过自组装方法改性后的钛合金和没有处理过的钛合金溶血率都低于国家安全性规定的5%;组装(Hep/VEGF)5和(Hep/VEGF)5-Fn的钛合金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自组装改性能够有效延长凝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③细胞增殖实验说明,在组装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的活性没有被破坏,组装(Hep/VEGF)5和(Hep/VEGF)5-Fn的钛合金能够有效促进细胞的增殖;改性后钛合金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是复合涂层共同作用的结果;细胞粘附实验证实,改性后的钛合金允许内皮细胞的粘附,且粘附在(Hep/VEGF)5-Fn改性后的钛合金表面的细胞形态及数量明显优于没有改性的钛合金材料。经过(Hep/VEGF)5-Fn改性后的钛合金不仅NO的分泌量得到明显的增加,而且总抗氧化能力T-AOC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降低了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