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内膜损伤后SDF-1对内皮祖细胞动员及归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d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背景与目的:冠心病是目前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血运重建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成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PCI术后血管再狭窄、血栓形成及血管痉挛是导致心脏事件的主要原因。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降低了PCI术后再狭窄率,却未降低血栓形成及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目前,PCI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仍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PCI造成靶血管段机械损伤,内皮细胞剥脱,成为局部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SMC)迁移和增生的基础;药物洗脱支架释放的细胞毒药物雷帕霉素或紫杉醇,有效抑制平滑肌细胞SMC迁移和增生,诱导其凋亡。但细胞毒药物同时也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生,也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对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Reendothelialization)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损伤血管无内皮覆盖促进SMC迁移和增生,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血液中凝血系统促进损伤血管局部形成血栓。此外,无内皮覆盖的血管生成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环素等血管保护性细胞因子的能力明显降低,是导致PCI术后血管再狭窄、血栓形成及血管痉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及时再内皮化损伤血管可抑制SMC迁移和增生,阻断凝血系统的激活,恢复血管保护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在PCI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中起关键作用。以往认为,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剥脱,损伤局部边缘的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是再内皮化损伤血管的唯一内皮细胞来源。系列的研究表明,骨髓或外周血源性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在体内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能够分化成有功能的内皮细胞,整合到损伤血管壁的新生内皮中参与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采用药物、细胞因子和激素等可显著动员骨髓源性EPCs进入外周血,起到加速损伤血管再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增生的作用。移植的EPCs可成功募集到损伤血管局部分化成内皮细胞参与并加速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增生。在EPCs介导的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研究中发现,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又称CXCL12)参与缺血诱导的EPCs动员及参与介导EPCs在缺血组织中归巢。在Schober和Zernecke等的研究中发现,小鼠颈动脉损伤后损伤血管局部SDF-1表达明显上调,这种血管损伤后表达上调的SDF-1能够诱导骨髓Sca-1+lineage-祖细胞动员到外周血,并能够介导自体动员的或移植的Sca-1+lineage-祖细胞募集到血管损伤处分化成SMC参与新生内膜形成。然而,这种血管损伤后表达上调的SDF-1是否也能够诱导EPCs动员到外周血,是否也能够介导EPCs募集到血管损伤处分化成内皮细胞参与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目前还未见相关报道。为此,本研究在体外实验部分观察SDF-1对体外扩增的EPCs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在动物实验部分观察小鼠颈动脉损伤后损伤血管局部SDF-1的表达变化,外周血及骨髓中SDF-1的浓度变化,同时观察血管损伤后外周血EPCs数量的改变;在动物实验部分还观察小鼠颈动脉损伤后损伤血管局部表达上调的SDF-1是否参与介导荧光标记的EPCs募集到血管损伤处,分化成内皮细胞参与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的增生。2.方法本课题第一部分采用内皮细胞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和诱导分化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小鼠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以获得小鼠骨髓源性EPCs,并通过acLDL-DiI和FITC-lectin荧光双染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干细胞抗原及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鉴定和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表面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的表达。小鼠骨髓源性EPCs经各种浓度的SDF-1α处理,采用acLDL-DiI和FITC-lectin荧光双阳性细胞计数、MTT分析、黏附细胞计数、TUNEL法染色及改良的Boyden小室分析来分别检测SDF-1α对EPCs数量、增殖及黏附能力和抗凋亡能力的影响,及检测SDF-1α对EPCs的诱导迁移能力。本课题第二部分采用非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建立小鼠颈动脉损伤模型,并应用扫描电镜及病理学方法检测小鼠颈动脉损伤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在小鼠颈动脉损伤后各时间点(0天、1天、3天、7天和14天)获取损伤侧颈总动脉,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动脉SDF-1αmRNA表达及SDF-1α蛋白表达;在小鼠颈动脉损伤后各时间点(0天、1天、3天、7天和14天)获取小鼠外周血和骨髓,采用ELISA测定外周血和骨髓SDF-1α浓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数量。采用抗SDF-1α单克隆抗体或IgG1同型对照注射颈动脉损伤小鼠,流式细胞仪检测动脉损伤后各时间点(0天、1天、3天、7天和14天)外周血EPCs数量,14天后通过Evans blue染色检测损伤动脉再内皮化情况及通过病理学方法检测损伤动脉内膜增生情况。本课题第三部分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分析检测AMD3100(CXCR4的特异性阻断剂)对SDF-1α诱导EPCs迁移的阻断作用。采用acLDL-DiI标记的EPCs移植、CXCR4阻断的EPCs移植及无菌生理盐水注射颈动脉损伤小鼠,14天后取小鼠损伤颈动脉,纵形剖开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acLDL-DiI阳性的EPCs在损伤动脉壁的归巢情况;采用活体注射FITC-lectin后获取小鼠损伤颈动脉,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的细胞参与损伤动脉再内皮化情况;采用活体注射Evans blue后获取小鼠损伤颈动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移植对损伤动脉再内皮化面积的影响;通过病理学方法检测细胞移植对损伤动脉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3.结果第一部分:培养7天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呈梭形或纺锤状,与内皮细胞形态相似,绝大多数细胞可摄取acLDL-DiI和与lectin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这些细胞既有干细胞抗原Sca-1的高表达,又有内皮特异性标记物VEGFR-2的高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这些细胞还高表达内皮特异性标记物CD31、eNOS和vWF。荧光双染计数显示,SDF-1α刺激浓度依赖性增加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EPCs的数量;MTT分析显示,SDF-1α刺激浓度依赖性增强EPCs的增殖能力;黏附细胞计数显示,SDF-1α刺激浓度依赖性增加EPCs黏附到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细胞培养板上的数量;TUNEL法染色显示,SDF-1α刺激浓度依赖性降低紫杉醇等诱导EPCs凋亡的数量;改良的Boyden小室分析显示,SDF-1α浓度依赖性增加迁移的EPCs数量。第二部分:非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损伤小鼠颈动脉后取损伤动脉扫描电镜下观察,损伤动脉内皮完全剥脱。RT-PCR分析显示,小鼠颈动脉损伤后1天、3天和7天,损伤血管局部SDF-1αmRNA表达明显增强,SDF-1αmRNA表达在动脉损伤后3天达到高峰;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小鼠颈动脉损伤后损伤血管局部SDF-1α蛋白合成也明显增加,与SDF-1αmRNA的表达增强一致。ELISA测定显示,小鼠颈动脉损伤后1天、3天和7天,外周血SDF-1α浓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外周血SDF-1α浓度在动脉损伤后3天达到高峰;然而,骨髓SDF-1α浓度变化与外周血SDF-1α浓度变化恰好相反,小鼠颈动脉损伤后1天、3天和7天,骨髓SDF-1α浓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骨髓SDF-1α浓度在动脉损伤后3天降至最低。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数量显示,小鼠颈动脉损伤后1天、3天和7天,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外周血EPCs数量在动脉损伤后3天达到高峰。SDF-1α单克隆抗体注射组小鼠仅动脉损伤后1天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却明显低于IgG1同型对照组(P<0.05),动脉损伤后3天和7天外周血EPCs数量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P>0.05);Evans blue染色显示,SDF-1α单克隆抗体注射组小鼠损伤颈动脉再内皮化面积明显低于IgG1同型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内膜面积及内膜与中膜的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第三部分:改良的Boyden小室分析显示,AMD3100孵育阻断小鼠骨髓源性EPCs表面CXCR4,可有效阻断SDF-1α诱导小鼠骨髓源性EPCs迁移。细胞移植后14天,小鼠损伤颈动脉纵形剖开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EPCs移植组小鼠损伤动脉表面黏附的acLDL-DiI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CXCR4阻断的EPCs移植组(P<0.01);损伤颈动脉冰冻切片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EPCs移植组许多acLDL-DiI阳性细胞覆盖在小鼠损伤颈动脉的新生内膜表面,排列成线状,这些细胞也显示具有结合lectin的能力;CXCR4阻断的EPCs移植组损伤颈动脉新生内膜表面仅覆盖少许acLDL-DiI和lectin双阳性细胞和少许lectin单阳性细胞,未形成连续的内皮细胞线;对照组损伤颈动脉新生内膜表面仅少许lectin单阳性细胞覆盖,无连续的内皮细胞线。活体Evans blue染色后取小鼠损伤颈动脉纵形剖开显微镜下观察显示,EPCs移植组小鼠损伤颈动脉再内皮化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CXCR4阻断的EPCs移植组(P<0.01);而CXCR4阻断的EPCs移植组小鼠损伤颈动脉再内皮化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小鼠损伤颈动脉病理形态学分析显示,EPCs移植组小鼠损伤颈动脉新生内膜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和CXCR4阻断的EPCs移植组(P<0.01);而CXCR4阻断的EPCs移植组小鼠损伤颈动脉新生内膜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结论1. SDF-1促进骨髓干细胞分化成为EPCs,且浓度依赖性增强EPCs黏附增殖能力,有效抑制紫杉醇等诱导的EPCs凋亡,SDF-1还浓度依赖性诱导EPCs趋化迁移。2.小鼠颈动脉损伤后损伤血管局部SDF-1表达上调,进而导致外周血SDF-1浓度升高,同时骨髓SDF-1表达下调,改变骨髓与外周血之间的SDF-1浓度剃度,从而诱导骨髓EPCs动员到外周血。阻断小鼠颈动脉损伤后SDF-1介导的EPCs动员,抑制损伤动脉的再内皮化过程。3.动脉损伤后损伤血管局部表达上调的SDF-1与EPCs表面CXCR4的相互作用参与介导外周血EPCs归巢到损伤动脉局部分化成内皮细胞表型,促进损伤动脉再内皮化,抑制损伤动脉新生内膜增生。4.采用内皮细胞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和诱导分化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小鼠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可获得足量的小鼠骨髓源性EPCs供研究之用。5.采用非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可成功建立小鼠颈动脉损伤模型,其优点是无需显微外科设备、器械和专业的显微外科手术人员。
其他文献
通过大型直剪仪对密砂-混凝土接触面进行了常法向应力和变法向应力作用下的剪切试验,分析了剪切面剪应力和体应变的变化特征,建立了密砂-混凝土接触面剪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
本文研究了从工业废液中分离提纯巴豆醛,并将分离提纯得到的巴豆醛用于氧化合成巴豆酸。提取巴豆酸之后的废液再进一步提取巴豆酸乙烯酯,该乙烯酯为可聚合单体。常压精馏提纯
我国专利法有关于“禁止重复授权”的规定,但其中对同一申请人就相同的发明创造分别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两种专利的情况没有明确规定。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具有不同的特点,
本方案策划的是三河东风房地产公司的地产项目,是东风集团公司拟在河北省廊坊地区三河市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本人参与了该项目的开发准备、方案策划和方案撰写工作。在项目前
目的:1、测量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及外周带各径线值,建立正常前列腺各径线标准,为MRI评价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值。2、测量增生前列腺、中央腺及外周带各径线值,研究不同程度增
表情是人类情绪和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语文教师的课堂表情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外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历史上的郑和是个大航海家,他在15世纪初叶的近30年间,率领27000余人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行程十万余里,访问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他在明代时最远甚至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有促进员工共识、高效配置资源、有效规避风险等重要作用。基于此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引入心理资本探索员工的工作倦怠问题。以个体心理资本作为工作倦怠的抑制因素和情绪劳动策略的前因变量,探讨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和情绪劳动策略的直接
从分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主要手段及其影响的相关会计科目入手,设计26组有一定配比关系的财务指标,选取1995年~2004年中国证监会以利润操纵名义查处的全部上市公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