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季节埋管蓄热系统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热特性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baba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季节埋管蓄热技术(Borehole Thermal Energy Storage,BTES)以建筑周边地下岩土作为蓄热介质,以埋管换热器作为中间热交换设备,在非供暖期将适宜性建筑可利用低品位热源输送至地下空间进行收集蓄存,并在供暖期对所蓄存热量进行提取和跨季节利用。不同建筑体量、场地环境、水文地质等条件下,BTES建筑供热系统在具体设计上千差万别。不同类型影响因素与BTES建筑供热系统性能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井群蓄热体单元(单井)间的热交互作用及井群蓄热体与周围传热边界的热交互作用也不可避免对井群长期热特性产生影响。本文深入调研了国内外BTES建筑供热技术研究应用现状,明晰了应用中存在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理论分析、建立并验证了BTES系统单井和井群蓄热体三维瞬态传热数学模型。同时,围绕BTES系统的设计、运行和岩土物性3类参数,筛选出共计7个因素及相应50组随机抽样设计组合。最终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全局敏感性分析(GSA)方法,结合8种共计11个BTES系统热特性评价指标,分析并揭示了不同影响参数及组合对BTES系统蓄热、取热以及蓄热体内部复杂热交互作用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BTES系统的应用和优化设计策略,并以北方严寒气候区典型绿色农业大棚建筑为载体,开展BTES系统实体项目设计和应用,验证上述理论、方法与相关数据的鲁棒性。首先,基于BTES系统单井蓄热体传热理论,在不同蓄热运行条件下展开单井蓄热体瞬态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蓄热温度对换热性能以及岩土温度变化影响程度最大,相同蓄热温度下随流速增大换热量增加幅度大幅衰减;地下岩土在径向方向上温度梯度远大于轴向方向,蓄热过程中热损失主要通过径向远边界散失。热扩散半径主要随运行时间变化,且随着运行时间变长热扩散速度变得缓慢。其次,BTES系统井群蓄热体GSA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影响因素对各热特性指标影响及交互作用机制较为复杂。蓄热温度(Ti)是影响蓄热体能量密度和平均换热量的关键因素,可解释上述指标90%以上变化。Ti和井深(Dp)是影响总注入热量的主要因素,两者之和决定注入热量95%以上变化。蓄热量和取热量受Dp和井间距(Sp)影响最为明显,Dp和Sp同时解释二者约50%变化。首要关键因素Sp与蓄热率呈正相关,与热损失率呈负相关;次要关键因素岩土导热系数(Sc)与蓄热率呈负相关,与热损失率呈正相关。Ti、Sp、蓄热时间间隔(CT)和Sc四个影响因素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影响着取热率。此外,CT与注入热量和热损失呈非线性关系,当CT处于5~11.5h或大于20h时,注入热量随CT变长而增大;当CT位于11.5~15h时,热损失随CT变长而下降。顶部保温层导热系数(Uc)一阶效应指数(S_j)最大仅为0.03,说明室外环境对采取保温措施的BTES系统影响较小,上述结果可用于指导不同气候区BTES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最后,本文以典型严寒气候区农业大棚建筑为载体,进行了BTES建筑供暖系统适宜性设计和实践应用。项目所在场地条件下,技术经济性指标较优的设计方案为:蓄热温度20℃、井深70m、间距3.5m、井数为42口(6×7布置形式),集热器面积280m~2。该设计方案与传统地源热泵方案相比可将地下岩土维持在设计蓄热温度范围,有效克服了地下岩土因取排热极度不平衡导致的地温逐年下降、系统效率低下和钻孔需求量大等诸多问题,在提升BTES系统整体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初始投资和运行成本。
其他文献
随着各种新型业务不断的涌现,设备数目与数据流量激增,给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5G)网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提高5G系统的容量,超密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电动汽车电池退役后的出路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动力锂离子电池从电动汽车上退役后,仍具有约70-80%的容量,将退役电池应用在其他性能
从制备到应用,温度变化贯穿薄膜的整个生命周期,薄膜与基底热力学性能不匹配容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导致薄膜失效。特别是在特定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下的薄膜应用,如飞行中导弹
甾体雌激素雌酮(E1)和17β-雌二醇(E2)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是一类公认的高风险的内分泌干扰物,在ng/L浓度水平就能够引起水生生物体异常,因此其去除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吸
夸克模型把强子按夸克成分归类为包含三个夸克的重子和包含一对正反夸克的介子。事实上,量子色动力学也允许超出上述分类的其它强子态的存在,比如多夸克态、分子态、胶球以及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是一类具有“三致”作用的持久性有机化学污染物,实现土壤PAHs现场快速检测,对于土壤污染分布调查、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污染
功能化纳米颗粒,如脂质体和胞外囊泡,是纳米医学和纳米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表明,功能化纳米颗粒携带的生物分子信息、形态特征与其功能和生物来源都有紧密联系。然而,
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正/负电极材料的制备、改性和基础工艺研究有助于推动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产品、新能源电动汽车及大规模储能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本论文研究了可应用于高
研究目的1.开发适用于宫颈癌患者的症状评估量表。2.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评估“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信效度。3.调查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的症状,并提
大麦胚乳细胞壁的主要组分为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其中β-葡聚糖一直被认为是啤酒酿造过程中堵塞过滤介质的主要物质。目前,β-葡聚糖在大麦麦芽、麦汁和啤酒中的含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