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是重要的抗肿瘤靶点之一,并在多种肺癌细胞中高表达。本研究利用课题组构建的LSD1体外酶活性筛选平台,对三十余种中药提取物和含有近千种化合物的天然产物库进行了LSD1抑制活性筛选,并对具有LSD1抑制活性的中药及单体在重组蛋白水平和细胞水平进行抗肺癌活性评价。本研究有望发现结构新颖、活性优异的天然小分子LSD1抑制剂和对LSD1具有抑制作用的中药提取物,为新型LSD1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是重要的抗肿瘤靶点之一,并在多种肺癌细胞中高表达。本研究利用课题组构建的LSD1体外酶活性筛选平台,对三十余种中药提取物和含有近千种化合物的天然产物库进行了LSD1抑制活性筛选,并对具有LSD1抑制活性的中药及单体在重组蛋白水平和细胞水平进行抗肺癌活性评价。本研究有望发现结构新颖、活性优异的天然小分子LSD1抑制剂和对LSD1具有抑制作用的中药提取物,为新型LSD1抑制剂的开发提供先导结构,同时为基于表观遗传的中药抗肺癌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1.构建体外LSD1抑制剂筛选平台利用LSD1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得到LSD1重组蛋白。基于LSD1催化底物去甲基化过程中能够产生过氧化氢的原理,利用Amplex Red荧光法检测过氧化氢生成量,以反映LSD1活性。2.天然产物库与中药文库的LSD1活性筛选利用上述筛选平台对天然产物库和课题组的中药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活性单体和中药提取物在细胞水平对LSD1活性的影响,验证其能否在细胞水平抑制LSD1的活性。3.活性单体与LSD1结合模式预测根据活性单体的分子结构特征,选择LSD1与小分子复合物的共晶结构,通过分子对接探讨天然单体与LSD1活性位点的作用模式,找出关键的氨基酸残基结合位点,为进一步结构优化获得活性更好的LSD1抑制剂打下基础。4.体外抗肺癌细胞活性评价采用MTT法与克隆形成法检测活性单体和中药提取物对四种肺癌细胞株H1299、H460、H1975和A549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与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LSD1抑制剂对肺癌细胞株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等检测LSD1抑制剂对肺癌细胞凋亡过程的影响。结果:1.基于天然产物与中药文库筛选LSD1抑制剂在10μM浓度下对天然产物库进行初步筛选,发现血根碱的活性较好,IC50值为0.4μM。在100μg/m L浓度下对32种中药提取物进行初筛,发现8种中药提取物对LSD1酶活性的抑制率达到85%以上。对这8种中药提取物进行肺癌细胞活性筛选,发现葛根提取物同时具有良好的抑制细胞增殖与LSD1酶活性的能力。2.分子对接模拟血根碱与LSD1结合通过分子对接初步探讨血根碱与LSD1的作用模式,预测结果表明血根碱能够顺利进入LSD1活性口袋,与氨基酸残基之间形成的π-π堆积作用以及氢键作用来稳定结合构象,并且多环共轭体系能够与FAD尾部部分重叠,可能与FAD竞争进入活性位点。3.血根碱与葛根提取物抑制LSD1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活性中药提取物或单体在细胞水平对LSD1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血根碱能够显著改变LSD1特异性底物(H3K4me2和H3K9me2)及CD86的表达水平,表明血根碱在细胞水平抑制LSD1活性。而葛根提取物可能是通过降低LSD1的表达量来提高其特异性底物H3K4me2和H3K9me2的表达水平,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4.血根碱与葛根提取物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转移与侵袭MTT与克隆形成实验的结果表明,血根碱和葛根对四种肺癌细胞H1299、H460、H1975和A549均有显著的增殖抑制活性(血根碱的IC50值为1.45-2.85μM;葛根的IC50值为1.16-9.6 mg/m L)。另外,划痕实验、Transwell、DAPI染色、Western Blot和流式实验结果表明,血根碱和葛根能够抑制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EMT过程,并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结论:本课题利用基于荧光的LSD1抑制剂筛选平台,对已有中药文库和天然单体库进行筛选,发现血根碱和葛根提取物对LSD1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同时在细胞水平验证了二者对LSD1的抑制作用。体外抗肺癌细胞活性实验表明,血根碱和葛根提取物均能有效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转移与侵袭,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些结果为新型LSD1抑制剂的发现以及中药抗肿瘤研究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制定鲜白茅根(冻干)饮片最佳制备工艺,观察鲜白茅根及不同加工品清热利尿、凉血止血药效作用。方法:实验1.鲜白茅根(冻干)饮片最佳制备工艺研究:取鲜白茅根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在设定的温度下,通过调节真空冷冻干燥机参数(时间,压强)制备不同条件下白茅根冻干样品,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对不同条件下白茅根冻干品进行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及薄层色谱鉴别,确定鲜白茅根(冻干)饮片最佳制备工艺
目的:对丹参花的质量进行研究,探讨丹参花活血化瘀的功效。方法:丹参花质量研究:对丹参花进行考证,确定丹参花的原植物形态、性状、药性、功能主治;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丹参”项下的检查项目,对丹参花进行质量研究,起草河南省丹参花中药材标准草案。丹参花活血化瘀功效研究:通过复制体内外血栓、微循环障碍、急性血瘀和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探讨丹参花活血化瘀的功效。丹参花对体内、外血栓形成模型动物的
目的:系统地分析不同储藏年份枸杞子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揭示其成分含量随储藏年份变化规律,为不同储藏年份枸杞子的快速鉴别奠定物质基础;利用三维荧光技术建立不同储藏年份枸杞子的识别模型,以期为不同储藏年份枸杞子提供一种新的快速鉴别方法;利用高光谱技术建立不同储藏年份枸杞子的识别模型和含量预测模型,以期为枸杞子不同储藏年份的鉴别和化学成分含量预测提供一种快速、高效、无损且低成本的检测方法。探究三维荧光技术
目的:采集河南金银花主产地封丘四个茬次的金银花样品,对其进行茬次间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为金银花的全程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采用复配叶面肥对金银花进行处理,筛选出最优叶面肥配施方案,达到提升金银花产量及品质的作用。最后根据叶面肥处理后化学成分含量的积累及差异性基因的表达揭示特定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中的分子机理,进一步研究叶面肥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相关化学成分的关键合成基因的挖掘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目的:通过对箭叶淫羊藿种苗的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制定箭叶淫羊藿出圃等级标准;同时对棚栽过程中的影响箭叶淫羊藿质量的生长周期内质量、元素含量变化、采收期、扩繁方式及栽培年限的质量变化以及基肥及叶面肥调控;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筛选出最佳干燥方式等关键技术,为解决箭叶淫羊藿棚栽过程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提供科学数据。方法:1.通过对种苗的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和叶面积等指标的测定,及种苗的光合等生理指标,探究
目的:制备鲜百合(冻干)饮片并建立最佳制备工艺。对比鲜百合及其不同加工品对咳嗽模型、肺热阴虚模型、失眠模型及抑郁模型的药效,探讨冻干品、晒干品以及鲜百合三者的药效差异。方法:实验1:鲜百合采取低温真空冷冻干燥处理,调节制备参数(温度、时间及压强),制备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百合冻干样品;并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对不同条件下的百合冻干样品进行水分、灰分、浸出物及百合多糖的含量测定,薄层色谱鉴别,确定
目的:冬凌草是唇形科植物碎米桠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的全草,分布于中国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冬凌草在临床上已经证实对肺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均具有疗效,冬凌草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主要起抗肿瘤作用的是二萜类化合物。因此对冬凌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寻找新颖的二萜骨架,丰富天然二萜化合物库,同时对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进
目的:半夏由于优质种茎不能重茬等问题,以致目前种源极度匮乏,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现代生物技术是解决半夏种源退化和匮乏的有效途径,评价半夏人工种子和组培苗两种生物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可行性,并基于组织培养技术探究半夏形态建成过程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生物碱的积累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半夏现代化优质种源繁育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1)优化半夏丛生芽诱导体系,制作人工种子。之后从诱导块茎一步成苗和诱
冬凌草,为唇形科植物碎米桠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冬凌草甲素为冬凌草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对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细胞具有良好的杀伤作用,故对冬凌草甲素进行生物合成途径研究。microRNAs(miRNAs)是影响植物基因表达的一类重要负调控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激素信号转导、逆
目的:本文以不同炮制品地黄为研究对象,通过其对干预血热出血证模型大鼠的药效学及代谢组学研究,确定其药效相关的凉血止血质量标志物。方法:本实验首先选取地黄中含量较高的药效成分梓醇、毛蕊花糖苷、桃叶珊瑚苷、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5种单体成分以一定浓度灌胃空白大鼠,采用UPLC-Q-TOF/MS技术研究其原型入血成分及其代谢成分。选用SD雄性大鼠,以5%乙醇联合干酵母造血热出血模型,选用肛温,舌象,血常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