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T/SiC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力学、电学性能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anfly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CNT)具有极高的强度(100GPa)和模量(1TPa),同时其还具有良好的韧性、导电和导热性能。然而由于CNT分散较为困难,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很大限制。将CNT组装成宏观结构的纤维可以较好的传递CNT的优异性能,且在实际操作和处理中更为方便,有望在高性能复合材料增强体、传输导线、超级电容器和微电极等领域付诸应用。但是,由于当前制备技术和CNT纤维微观结构的限制,CNT自身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能在传递于宏观结构纤维中时大打折扣。因此,本论文以提高CNT纤维力学和电学性能为目标,创新性地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了新型CNT/SiC复合纤维。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参数,成功制备出了力学和电学性能优异的CNT/SiC复合纤维,对其微观结构、力学和电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深入研究了CNT/SiC复合纤维的耐高温、抗氧化和高温电学性能,展示了其在高温领域的潜在应用。本文首先对CNT纤维在8002000oC范围内进行高温热处理研究,获取了纤维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制备复合纤维裂解温度的选择提供了指导。研究表明,高温热处理使纤维内部缺陷增多,纤维致密度下降,但是CNT的石墨化程度提高。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纤维逐渐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这主要是由于纤维的断裂模式由CNT之间的滑移断裂转变为由缺陷引发的断裂。热处理纤维拉伸强度和电导率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原始纤维拉伸强度和电导率分别为257±12 MPa和1273±20 S/cm,经2000oC热处理后纤维拉伸强度和电导率分别下降了58%和40%。纤维拉伸强度和电导率下降主要是由于热处理后纤维内部缺陷增加。采用PIP工艺,以聚碳硅烷(PCS)为先驱体制备了新型CNT/SiC复合纤维,研究了裂解温度对复合纤维力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裂解温度为800oC时,复合纤维拉伸强度和电导率最高,分别达到498.3±39.6 MPa和1688±82.1S/cm,比原始纤维相应值分别提高了94%和33%。这主要是由于裂解温度为800oC时复合纤维微观缺陷较少。因此,最终制备复合纤维的裂解温度选择为800oC。采用EDS、XPS和TEM对复合纤维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纤维内部生成了大量的SiC,SiC呈无定形结构均匀分布于纤维内部,并且SiC和CNT之间紧密结合形成了CNT/SiC/CNT的桥联结构。由复合纤维微观结构分析得出,其力学性能增强机理主要是由于获得了CNT/SiC/CNT的桥联结构,这一桥联结构使CNT之间荷载传递作用显著增强。复合纤维电学性能提高主要是由于其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在确定了较优裂解温度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PCS溶液浓度和浸渍裂解周期对复合纤维力学和电学性能的调控机理。研究表明,适当增加PCS溶液浓度和浸渍裂解周期均有助于提高纤维密度,使复合纤维力学和电学性能提高。但过高的溶液浓度和过多的浸渍裂解周期,均不利于PCS溶液充分浸透纤维,对纤维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在裂解温度为800oC,PCS溶液浓度为10wt.%时,经2个周期浸渍裂解,成功制备出了力学和电学性能较佳的CNT/SiC复合纤维,其拉伸强度和电导率分别达到713.8±88.5 MPa和2600±106.8 S/cm,分别比原始纤维相应值提高了1.8倍和1倍。由于CNT/SiC复合纤维的研究目的旨在将其应用于高温领域,因此对原始纤维和复合纤维耐高温、抗氧化和高温电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由于生成的SiC对CNT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复合纤维具有较好的耐高温和抗氧化性能,这为其在高温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首次在高温条件下对CNT和CNT/SiC纤维电导率随温度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其高温导电机理。研究表明,CNT纤维导电性能是由CNT自身电阻(Rtube)和CNT之间接触电阻(Rcontact)两部分决定,并且Rtube和Rcontact均受温度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原始纤维和复合纤维导电机理在特定的温度转折点(Tc)处发生转变。当Ttube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纤维电导率主要由Rcontact决定。在此温度区间内,由于温度较低,温度对Rcontact的影响较小,因此升高温度纤维电导率基本保持不变。当T>Tc时,纤维电导率由Rtube和Rcontact两者共同决定,由于声子对电子的散射作用,Rtube显著增大,因此纤维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其他文献
研究新疆部分地区健康牛群中E.coli O157:H7的分布情况,及分离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的特点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情况,并验证生产实践中免疫磁珠富集法对于牛源E.coli O157:
三维机织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发动机冷端部件中。例如采用三维机织一体成型的风扇叶片对于提高发动机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变厚度三维机织板件是实现发动机叶片形状重要的基础结构之一,目前对于变厚度三维机织板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制件的工艺实现与改进上,而针对复合成型后板件内部的几何细节与力学性能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基于以上情况,本文主要在以下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1)在宽度方向上采
作为经典Eshelby问题的一个扩展,任意形状异质夹杂问题近些年来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因为它在复合材料与生产工艺中更具有实际意义。不同于传统的同质问题,由于数学上的困难,异质夹杂是很难去求得显式的解析解。因此,虽然有很多研究者在此类问题上进行过探究,但是真正能得到结果的却寥寥无几。本文基于黎曼映射理论以及复变函数论相关知识,对异质夹杂的远场均匀加载问题和热弹性问题展开研究。借助于柯西型积分与F
随着各种治疗肿瘤方法逐渐发展,传统的纳米材料已经不能适应当代解决肿瘤问题的需求,因此构建新型多功能纳米药物载体已成为研究热点。纳米碳基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生物相容性良好、易修饰、低毒性、高热转化效率、容易官能化等,从而在生物医用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本论文中,主要构建了以介孔碳为基与碳量子点为基的碳材料纳米运输载体,这为发展新型纳米药物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
背景: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主要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西方国家以EAC为主,而东方国家则以ESCC居多。EC位居全球肿瘤发病率的第八位,死亡率位居第六位。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即使采用手术、化疗、放疗或放化
钛基复合材料(TMCs)具有重量轻、硬度高、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耐磨损等优点,在汽车制造与航空航天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由于钛的导热性差,熔点高和高温下易氧化等缺点,用传统的加工方式来制备钛基复合材料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对于高性能材料的要求。作为增材制造中最重要一种加工方式之一的选择激光熔化(SLM)技术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而制约SLM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材料的成本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不能直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等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对食品内残留有害物的精确、快速检测,需要开发研究新的检测技术。在此背景下,纳米传感器检测技术的研究正受到广泛关注。论文针对饮用水等中存在的几种常见有害物(次氯酸盐、对苯二酚和双氧水)的检测,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基于硅量子点纳米敏感材料和新型传感技术,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荧光硅量子点,并设计了简便快捷、高灵敏性和高选择性的检测
湘南瑶族基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形成的民族特性,在长期与大自然互动过程中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了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别具特色的湘南瑶族生态伦理思想、生态智慧和生态实践观。以湘南地区的江华、江永、东安、常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湘南瑶族进行田野调查,从湘南瑶族生态伦理的文化渊源入手,陈述湘南瑶族的起源、分布和自然条件,分析湘南瑶族生态伦理文化受儒家、道家文化影响的
译者选择《新时代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实用手册》一书作为毕业作品,将汉语翻译成朝鲜语,并撰写了翻译实践报告。此书依据十九大精神、新党章以及中央最新文件精神详细论述了新时代党务工作的理论、知识、经验以及方式方法,有利于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对选题目的与意义进行了阐述。选题目的是为了帮助各级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广大
二硫化钼(MoS2)和二硫化铼(ReS2)是两种典型的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近几年,因为单层二硫化钼成功地应用在纳米电子器件中,使之成为研究热点。与本征石墨烯的零带隙相比,单层二硫化钼是典型的半导体,有着1.8eV的直接带隙,这种特性将使它比石墨烯在纳米电子器件中的应用范围更广。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人员可以预测到基于二硫化钼的晶体管有低功耗、大跨导、优异的开/关电流比等特性。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