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是人类最早生存、生活、生产的聚落,它孕育了乡土文化,也抚育了城市,乡村是中国人的根与魂。现阶段,我国乡村建设存在着严重的风貌破坏,人文、景观特点弱化等问题,传统村落正面临着衰落、消逝的厄运,造成其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乡村意象的迷失。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重塑乡村景观意象?如何保护和利用现存的村落?如何在未来延续“乡愁”记忆?等问题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安顺屯堡村落是明朝屯军、屯田制度在贵州黔中地区留下的历史产物。本论文以安顺地区传统屯堡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城市意象理论,将要素研究应用到传统村落中,采用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认知地图法、空间句法、多元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安顺屯堡村落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村落形态、建筑与装饰、民俗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相关要素的挖掘与提炼,深入分析安顺屯堡村落时空格局与文化变迁,最终归纳总结出具有安顺屯堡标识性、认同性和区域性的村落景观意象。研究结果表明:(1)屯堡传统村落景观意象要素受地理、文化、历史多层次因素影响;(2)选址综合了防御、生产、生活以及生态宜居的风水观等因素;(3)村落边界包括山水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节点基本由寺庙、宗祠、戏台、场坝等重要公共空间组成,民居建筑为典型的石木结构院落;(4)村落景观意象内涵包括社会关系、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宗族文化、服饰文化及民间工艺等;(5)最为典型的景观要素有以下12个:碉楼、寺庙、古树、古井、寨门、门巷、宗祠、戏楼、水口、古桥、场坝、石板路。最后从可印象性与可识别性两方面制定出重塑与发展村落意象的规划设计策略,屯堡村落物质景观意象的重塑与回归包括:(1)村落景观格局的延续;(2)村落空间结构的优化;(3)村落节点、标志物的提升;(4)村落整体风貌的回归。景观意象文化内涵的重塑与回归包括:(1)重视传统文化与民俗;(2)构建传统村落和谐氛围。本研究可为安顺地区屯堡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恢复、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