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钢阻尼器性能试验及在装配式剪力墙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zhu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钢作为一种塑性好、滞回性能好、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的钢材,可以用来制作成优良的结构耗能减振阻尼器。普通剪力墙因结构整体自重较大、抗侧刚度较大而引起较大的地震作用,特别是低矮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延性较差的脆性剪切破坏。通过在剪力墙上开设竖缝并在竖缝处设置软钢阻尼器,可以将墙体的破坏特征转化为延性较好的弯曲破坏模式,软钢阻尼器与剪力墙可共同承担地震作用、共同储存和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减轻主体结构的破坏,提高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鉴于此,作者通过试验研究、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软钢阻尼器的力学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及其在开竖缝装配式剪力墙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
  (1)以软钢阻尼器中间宽度、倾斜角度和防屈曲形式为参数,设计了 8 组软钢阻尼器并对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阻尼器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延性性能、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劲肋的设置在延缓试件发生屈曲的同时,可以提高试件的承载能力;软钢中间宽度的增加、倾斜角度的增大能提高试件的承载力,但延性性能降低;加夹板防屈曲形式与加劲肋防屈曲形式相比,试件的承载力降低但延性提高,且同样能够延缓试件发生屈曲。
  (2)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软钢阻尼器的数值分析模型,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基于此有限元模型,对不同设计参数的软钢阻尼器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与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软钢中间宽度的增加,虽能提高试件的承载能力,但截面应力分布变得不均匀,基于截面的削弱程度,提出截面削弱率λ,并给出其合理的取值范围;相同加载位移下,软钢的水平长度相同时,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试件的最大承载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试件的延性降低,为保证试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的同时有较好的延性,软钢倾斜角度的建议取值为30°;加劲肋的布置方式对防屈曲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当软钢水平放置时,加劲肋工字形布置效果最优,当软钢倾斜布置时,增大加劲肋的厚度效果最优,通过理论分析得到通长布置加劲肋软钢阻尼器的屈服荷载计算公式;软钢的厚度与试件的初始弹性刚度呈一次函数关系,厚度的增加既可以提高试件的最大承载力,又可以延缓试件发生屈曲,但不利于阻尼器发挥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作用。
  (3)对设置软钢阻尼器的开竖缝装配式剪力墙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设置阻尼器的开竖缝装配式剪力墙的ABAQUS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因素的耗能接缝装配式剪力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竖缝的设置降低了剪力墙的承载能力,但延性有所提高,在剪力墙竖缝处设置软钢阻尼器,不仅使剪力墙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延性性能,而且有较好的耗能能力;软钢阻尼器偏剪力墙上部布置时的承载能力、延性性能高于均匀布置与偏下布置 的情况;阻尼器个数的增加会提高剪力墙的承载能力,但延性随之降低,阻尼器个数过多时,剪力墙混凝土塑性损伤加重,耗能能力降低;随剪力墙竖缝宽度的增加,剪力墙对阻尼器的约束作用降低,试件的承载能力降低,累积耗能值减小。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给出了各影响因素合理的设计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结构健康监测概念及相关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普及和发展,为桥梁病害预防和监控带来较大帮助。健康监测技术在我国方兴未艾,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是基于加速度计的动态诊断技术,这类技术预想结构损伤会影响频率、模态、频响函数等动力参数,然而这些指标太过宏观而对局部损伤并不敏感;作为补充的静态诊断技术主要使用应变计、位移计等点式传感器,这类传感器覆盖范围小,对于混凝土结构的适用性差。长标距光纤类应变传感器
学位
植筋连接是一种新型的节点连接形式,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外观佳的优点。同时,由于筋材置于构件内部,从而具有一定的防火、防腐蚀能力。本文首先通过对胶合竹单杆植筋试件进行对拉试验研究了边距、胶层厚度、螺杆直径以及植入深度对胶合竹单杆植筋连接破坏模式、抗拔强度以及变形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螺杆内贴应变片的胶合竹单杆植筋试件进行对拉试验分析了上述几何因素对胶合竹-胶黏剂界面粘结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然后,在试验
学位
斜拉桥整体刚度高、抗风性能较好,结合其在经济、外型等诸方面的优点,已逐渐成为中大跨桥梁的主力桥型。斜拉索是斜拉桥的主要承力构件,对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斜拉索在长期服役过程中,一方面在外部雨水等环境下 PE外套开裂,导致雨水进入外套内部与钢索发生电化学腐蚀;另一方面,在船撞、阻尼器脱落等突发事件下,索力会发生较大突变,在车辆、风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索力较为平稳,但长期状况下易发生
学位
球形开孔泡沫铝/聚氨酯(Spherical Cell Aluminum Foam/Polyurethane,SCAF/PU)复合材料是一种兼具阻尼和刚度一体的新型高阻尼材料。为了探索 SCAF/PU 复合材料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领域的可靠形式和有效性,本文研制了两种不同耗能机制、各具性能优势的 SCAF/PU 复合材料阻尼器。围绕该类阻尼器的力学性能与减震应用,在 SCAF/PU 复合材料阻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地提高,为缓解交通压力各大城市相继建设了以地铁网络为动脉的城市地下交通系统,而地铁车站、地下商场等地下结构的存在会改变上部建筑原本的受力性能,在地震灾害作用下会造成比预期更加严重的损坏。因此,在进行上部建筑地震响应分析时考虑地下结构影响的是十分必要的。但地下结构和软土地基对上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需根据具体的地震动特性、地基条件和上部结构形式等因素而定,在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很难正
学位
村镇砌体结构缺乏严格的抗震设计,且从砌块成型、砂浆制作到整体施工过程都比较粗糙。加上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相对落后,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材料随机性,从而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甚至进一步地影响到对砌体结构性能的有效评估。本文通过数值模拟,考虑弹性模量E、受拉强度ft、受压强度fm这三种砌体材料随机性,考察其村镇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建立基于MARC有限元软件平台的
学位
AutoCAD 是目前不规则建筑模型建立的主要渠道,其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为复杂模型的建立提供支持。但随着模型复杂度的提升,建模时间不断增加。同时对于模型质量控制的相关研究甚少,较差的模型质量容易导致计算结果失真或计算不收敛。为此,本文从模型质量控制及建模效率提升两方面入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根据建模特性对建筑分类,基于各类建筑的建模过程总结了传统建模方法的局限性。不规则建筑模型控制点数量多
砖砌体结构房屋目前在我国分布仍然面广量大。由于存在强度不足、抗震性能差等问题,砖砌体结构一直是土木工程加固领域的研究热点。钢板带-砖砌体组合加固技术(通过螺栓连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且具有施工便捷、价格低廉、可逆性好等优点。此外,在竖向钢板带中施加预压应力还可以使钢板带提前参与工作。长期以来,各国学者针对钢板带-砖砌体组合构件的相关研究偏重于整体的宏观分析,只是给出了荷载或变形等技术参数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