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制备了不同种类(ο-羧甲基壳聚糖、N-亚磷酸壳聚糖、N-16,18烷基叔胺壳聚糖及ο-油酰化壳聚糖),多种相对分子质量(6×103、1×104、3×104、5×104、1×105及1.5×105)的壳聚糖衍生物,考察了取代基团对其溶解性和电性的影响。采用聚丙烯酰胺电泳、血液吸附实验和圆二色谱,测试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TG)的影响作用。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水溶性壳聚糖进行了大鼠药物动力学试验,通过检测荧光强度的变化及分布,研究了壳聚糖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以及在动物血液、粪便中的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较低相对分子质量(6×103以下)的壳聚糖可以显著吸附高脂血中LDL和TG,而HDL的含量基本不变;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04的ο-油酰化壳聚糖对LDL有很好的选择吸附性;衍生物水溶性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壳聚糖对血脂的吸附作用,TC/HDL和LDL/HDL两项指标都显著降低,并且经改性后的较大的相对分子质量(1×105以下)水溶性衍生物也具备对脂蛋白的吸附作用。圆二色谱分析显示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特别是N-C16,18QCs,对HDL中表面亲水性的α-螺旋结构的影响显著(降低40.8%),而油溶性ο-油酰化壳聚糖则影响LDL中伸展的β-折叠。FITC荧光标记壳聚糖在雄性大鼠体内的代谢缓慢,达峰时间1max为12h,半衰期τ1/2为48h,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壳聚糖可以进入血液和组织器官中发挥作用,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壳聚糖与机体的作用很可能大部分发生在胃肠道中,并最终随粪便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