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益生菌、碱性负离子液对南丹瑶鸡生长和肉质的影响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8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浓度的复合益生菌、碱性负离子液及其之间的互作效应对南丹瑶鸡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血清生理生化指标、肌肉重金属含量、风味氨基酸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复合益生菌对16周龄的南丹瑶鸡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将240只16周龄的南丹瑶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预饲期1周,正饲期9周,共计10周。对复合益生菌浓度设计三个水平,分别是0.1%、0.2%、0.4%,对照组采用基础日粮饲养。试验结果表明:①生长性能:0.2%复合益生菌组在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方面效果最好(p>0.05)。②肉品质:复合益生菌对南丹瑶鸡的肉色、PH值、剪切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0.1%的复合益生菌组胸肌、腿肌的系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几组(p<0.05)。③血清生理生化指标:0.2%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血清中TP、GLB、IgG的含量(p<0.05),0.4%复合益生菌显著降低血清中CHOL、ALT的含量(p<0.05)。第二部分:研究在饮用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碱性负离子液对16周龄的南丹瑶鸡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血清生理生化指标、肌肉中重金属的残留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将360只16周龄的南丹瑶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预饲期1周,正饲期9周,共计10周。对碱性负离子液浓度设计五个水平,分别是0.2ml/L、0.25ml/L、0.33ml/L、0.5ml/L、1ml/L,对照组采用正常饮用水。试验结果表明:①生长性能:0.5ml/L碱性负离子液组显著提高南丹瑶鸡的末重、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p<0.05)。②肌肉品质:0.33ml/L、0.5ml/L、1ml/L浓度碱性负离子液组胸肌肉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腿肌剪切力高于对照组。③血清生理生化指标:0.25 ml/L碱性负离子液显著增加血清中HDL的含量(p<0.05);0.5ml/L碱性负离子液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LP的含量(p<0.05),增加SOD的浓度(p<0.05);1ml/L碱性负离子液显著降低血清中COHL、LDL、GOT的含量(p<0.05),增高IgM(p<0.05)的含量。④肌肉中重金属的残留:0.25ml/L、0.33 ml/L碱性负离子液显著降低肌肉中铅的含量(p<0.05),试验组肌肉中未检测到重金属汞的含量且对降低肌肉中砷的含量有促进作用(p>0.05)。第三部分:研究复合益生菌、碱性负离子液之间的互作效应对16周龄的南丹瑶鸡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血清生理生化指标、肌肉中风味氨基酸的影响。试验选用360只16周龄的南丹瑶鸡,采用双因素2×3析因设计,即2个水平的复合益生菌(0.1%、0.2%)、3个水平的碱性负离子液(0.25ml/L、0.33ml/L、0.5ml/L)。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预饲期1周,正饲期9周,共计10周。试验结果表明:①生长性能:0.1%复合益生菌*0.33ml/L碱性负离子液组在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方面表现最好。②肌肉品质:0.1%复合益生菌*0.33ml/L碱性负离子液组显著降低腿肌剪切力(p<0.05),0.2%复合益生菌*0.25ml/L碱性负离子液组显著提高腿肌肉色(p<0.05),0.2%复合益生菌*0.5ml/L碱性负离子液显著提高胸肌肉色。③血清生理生化指标:0.1%复合益生菌*0.33ml/L碱性负离子液组提高血清中A/G比值(p<0.05),0.2%复合益生菌*0.25ml/L碱性负离子液组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0.2%复合益生菌*0.5ml/L碱性负离子液增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含量(p<0.05)。④肌肉中风味氨基酸含量:0.1%复合益生菌*0.5ml/L碱性负离子液组对南丹瑶鸡肌肉风味氨基酸的影响较大,它显著提高肌肉中苯丙氨酸、赖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的含量(p<0.01);0.2%复合益生菌*0.25ml/L碱性负离子液组提高肌肉中甜味氨基酸丝氨酸的含量(p<0.05)。
其他文献
体细胞重编程的不完全以及克隆胚胎在表观遗传修饰、多能性维持等方面的异常是造成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组蛋白H3K9三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体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在淡水鱼类中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草鱼的个体大,性成熟时间晚,同其他养殖鱼类一样,并未形成较有优势的品系,而传统的育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