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过程的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部位的肿瘤称为消化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是目前最常见的肿瘤,就世界范围而言,其发病及死亡率约占全部肿瘤的30%左右,在我国其发病率可占到全部肿瘤的50%以上。食管癌作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是世界上死亡率第六的癌症,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了显著的地理分布差异。食管癌有两个病理类型,在西方国家中食管腺癌在食管癌的发病率中中占主要地位,在东亚食管鳞状细胞癌在食管癌发病率中占主要地位。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在食管癌高发区,发病率高达100/10万以上。由于食管癌的早期发生不容易发现,临床上所见的食管癌大都已经达到中晚期,这些患者往往预后不良,他们总的五年生存率术后低于20%。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及鉴定新的治疗靶点是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MicroRNAs(miRNAs)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类大小长约20~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的具有通过与mRNA3’非编码区结合来抑制蛋白表达功能的非编码小分子RNA。之前的研究表明,一个miRNA可以调控多个基因的表达,同时一个基因可以受不同的miRNA调控。最近的研究表明多基因调控能力使miRNA参与各种各样的调节途径,可以调控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通过调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来调节肿瘤的形成过程。MiRNA作为肿瘤抑制基因或者癌基因,在很多肿瘤的发病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miRNA与食道肿瘤的关系依然不是完全清楚。研究发现miR-203的表达在食道癌中显著下调。在本研究中我们证实在食道肿瘤细胞中高表达miR-203可以抑制细胞的生长,并且促进细胞的凋亡。实验结果证实miR-203可以抑制食道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且下调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miR-21的表达量。通过裸鼠体内荷瘤实验和体外软琼脂成团实验证实miR-203都可以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miR-203对食道癌的发生起抑制作用。为了解释miR-203对食道肿瘤的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进一步探讨了miR-203及其靶基因的功能。Luciferase实验证实小GTP酶Ran是miR-203的一个潜在的靶基因。Ran蛋白在转染miR-203的EC-109细胞中表达量下降,在转染miR-203的细胞中高表达Ran可以部分逆转由于miR-203导致的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增加miR-21的表达。这显示Ran蛋白与miR-203导致的肿瘤抑制相关。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改变miR-203的表达可以改变原癌基因Ran和miR-21的表达。我们的研究显示miR-203对食道癌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本文中我们还研究P27蛋白及DNA倍体水平的不同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7蛋白在130例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30例结肠癌患者癌细胞DNA相对含量,并分析P27蛋白、DNA倍体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关系。结果显示P27蛋白在癌组织中低表达,DNA异倍体高表达,两者在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27蛋白与Dukes分期、肿瘤恶性程度有关(P<0.05)。我们认为P27蛋白及DNA倍体水平不同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关系,两者可以作为结肠癌临床分期和预后的监测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