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落“空心化”是城乡之间巨大差异化的现实表现,也是乡村自组织能力丧失的结果。自上世纪90年代起,村落空心化便引起了学者的关注。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推进,村落衰落随之加速,空心化的发展也愈演愈烈,人口外流、土地抛荒、建筑空置荒废、环境恶化等问题在“空心化”村落中普遍发生,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传统村落中更是突出。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传统乡村聚落的杰出代表,因其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而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几年对其研究也逐渐增多,但却鲜有对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的研究。传统村落的空心化不仅有人口、产业、建筑等物质形式表现出的空心化,也涵盖了传统历史、文化等非物质形式表现的空心化,传统村落的空心化发展严重危及到村落的物质遗产保护和民俗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是传统村落永恒的主题,如何以传统村落空心化的形成规律为切入点,促进遗产保护和村落经济发展协调进行,是传统村落空心化治理的主要目的。本文试图在分析传统空心化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村落实际提出传统村落空心化治理措施,使传统村落走向良性发展。文章以阳泉市为例,选取六个村庄为研究对象,对阳泉市传统村落空心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现有研究现状、相关理论研究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取阳泉市六个传统村落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合调研数据分析了各个传统村落空心化的现状。第三部分,通过建筑空化率和民俗文化活动衰减率定量衡量传统村落空心化,对传统村落进行空心化程度划分,归纳总结出三种空心化类型村落。第四部分,以三个村落为案例进行分析其区位、产业分异特征,将传统村落空心化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析不同区位类型空心化村落的发展演化规律,提取影响村落空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推导出传统村落空心化的形成机理。第五部分,指出传统村落空心化治理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普通村庄空心化治理模式的借鉴,并结合各类型传统村落的实际状况,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空心化传统村落的治理模式。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并对传统村落空心化研究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