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的还原:马克思哲学的当下性探索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csolit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向人当下生活世界回归趋势以及生活伦理的叫响印证了人的意义世界构建的应然路向,马克思哲学理应回应当下的这种价值诉求,进而为人的存在提供坚实的意义支撑。马克思哲学曾一度被解读为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人学、生存哲学等等形态,不难想象的是,在这些关于马克思哲学界说的背后必然有一重视角是足以关照马克思哲学整体的,它也必然是从根本上符合马克思个人立场的,而这一点在当前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却是未被开新和澄明的。本文认为这重视角就是当下性,原因是:首先,马克思哲学内蕴着终极的生存论关怀向度。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并且始终是指向人生存的现实生活世界的,这是马克思新哲学特有的视角。从体察现实生活世界“异化”情状,到瞻望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前景,马克思始终立足于现实生活世界的土壤之上。这一点在今天研究马克思哲学时从任何角度出发都是必须首肯的。所以有必要彰显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基础。其次,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哲学对“感性世界”的人的认知与批判蕴含一个共通的——当下性视角。马克思颠覆旧形而上学的哲学传统是由于当下的属人的现实感性世界境况的促醒,进一步讲是由于不间断考察现实的人及其实践关系(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人)的当下性存在情状,马克思才实现了哲学思维范式和哲学形态的根本性变革。这其中贯穿了一个视角,便是蕴涵在马克思哲学之中的当下性问题,这在当前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是亟需开显的。本文所做的基本工作是:从马克思哲学当前所面临的意义困境出发,在整体关照马克思哲学以及首肯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基础上,分别从五个方面探究马克思哲学的当下性视角,最后阐释还原这重视角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当下性是从马克思哲学本身所蕴涵且凸现出的一种价值视角和切入问题的维度来使用的,这亦是本文的结论。无论是回到马克思的文本或是回到马克思的语境,唯有从马克思文本创作的价值立场和理论特性切入,无疑是最有效和本真的。马克思本人毕生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可以用别的什么来概括,但是用当下性来解读马克思的思想无疑是更为合理和恰当的,本文的目的便是为了还原马克思哲学这种论说视角。
其他文献
传统的HPS(科学史与科学哲学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简称HPS)认为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都聚焦于科学,而忽视了自然在其中的作用。这样一来描述性的科学史与规范性的科学
南斯拉夫“实践派”作为实践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上主张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无差别的统一,割裂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却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者自居。认为马克
道德冷漠是当前社会上一种较为普遍的且愈益严重的道德负面现象。托尔斯泰曾说:“人们一切不幸的根源,不是饥荒,不是火灾,也不止是那些作恶者,而在于他们各自为生。”从“彭宇案”
自然法思想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对霍布斯自然法思想做专题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霍布斯的政治哲学。霍布斯的自然法思想有其产生的思想来源和时代背景,斯
人们常寄科学发现于科学天才,也将科学发现归于发现者的智慧。毋庸讳言,科学发现者是需要天分,但他们却一直强调勤劳的重要,这不仅仅是谦虚,实在是暗示了智慧在科学发现中的分量。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也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支配者。对此现象,学术界给以高度的关注,并且对技术的本质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