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蒂科学观中的实用主义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g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了罗蒂科学观中的实用主义精神,简要分析了罗蒂与美国经典实用主义者思想的根本关联和超越,指出罗蒂在解读尼采、维特根斯坦、弗洛伊德等哲学家思想的基础上,经过充分思考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新实用主义,异常肯定地认为科学并不代表“自然性”,科学活动乃是人类协同性的典范。罗蒂从其实用主义思想基础出发,对自我、语言和社会的偶然的探讨,对充分自由民主的共同体之自我保存和推进的珍视和关注,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内生而来的实在论科学观、辉格主义科学史观的分析反驳,构成了他思考实用主义与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以及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之关系,要求在广义文化境遇中对自然科学专家文化进行研究的基础性框架。   罗蒂的实用主义认为,现代科学是一种辉煌的富有想象力的拟人化隐喻描述,它并不反映实在和具有客观性基础,我们应当通过坚持认识论的行为主义立场来反驳辉格主义者和实在论传统。包括科学活动在内的人类活动的目的是越来多的解释力和创造力、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科学演进的动力来自于共同体协同和推进的根本要求,科学隐喻的本义化是基于共同体生命活动之文化的开放的一致性过程。一旦我们认识到作为隐喻的科学的目的在于赋予人类赖以存活的内聚力,我们将会获得新的共同体感,会对与人的社会化的生命活动有关的奇异的文化多样性更敏感。而现代自然科学活动的“冷静”、“自由”、活跃的辩论、充分宽容的交流和对话、始终保持其对于文化的开放性等协同性品质仍然值得文化的其余部门学习。   在对实用主义的探讨中,罗蒂始终坚持从共同体的保存演进与人的社会化的生命活动自身出发对科学进行文化还原,探寻社会历史偶然中专家文化的“盲目印记”,重视文化境遇中的专家文化多样性和科学特质研究,追求人类想象力界限的拓展和新的协同之可能,在现代哲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一个宗教学专业(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宗教学专业)为个案,通过追溯一个高校的宗教学专业从无到有的过程,试图对中国宗教学专业的地位、作用及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集中关注与中国法治建设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法的本质的重新理解;由“法”到“治”的历史与逻辑;中国法治的历史与现实及其实现。本文认为:马克思
这篇论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旨在说明康德美学的总体特征和宏观思路。康德美学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对自然形式的主观反思来发现人(理性)的优越性。为了使内容更易彰显、更为充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对荀子“文”的美学思想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去重新定位荀子礼之“文”化的美学内涵。一是立足于主体的心性论,从生——性——情——美这一理路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