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寨石窟,又称“百眼窑”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部的一座开凿于当地红色砂质岩山上的石窟寺。这座坐落于草原深处的石窟是一座集寺庙、摩崖石刻、壁画、回鹘蒙古文字榜题艺术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宝库。整座石窟山高约40米左右,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约有50米到80米,整座岩山的海拔高度是1460米左右。石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人们逐步发掘,但由于其年代的久远加之当地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石窟未能得到及时的保护,多处山体出现坍塌,窟内佛像、建筑以及壁画损坏也较为严重。实际上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的影响,阿尔寨石窟多年来一直被埋没于草原深处而不能得到发掘。但是即使这样,石窟本身所蕴藏着的关于民族文化、宗教发展等诸多内容的价值却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尤其是阿尔寨石窟作为漠北草原上集佛教礼佛、民族祭祀为一体的功能性建筑,它对游牧民族的价值更是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部分,石窟关于民族祭祀的功能直到今天依然保留于鄂尔多斯草原上。本文就以阿尔寨石窟中保存的部分精美壁画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壁画内容、题材、绘制方法以及用色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寻该壁画中反映出的有别于其他佛教壁画的关于草原游牧文化与佛教壁画艺术的继承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