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面对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重视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有效途径。如果数学学困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就会对数学学习建立信心,产生想学、想练、想问的良好心理,从而领悟数学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激发他们自主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最终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效率。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文章从培养数学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入手,依次阐述了“学困生”的定义、特征、成因,参考国内外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来理解“自主学习能力”及其构成,以及研究这个课题的理论基础;其次,研究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着重研究了初中数学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所面临的现状,并结合调查结果对这种现状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初步确定影响初中数学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以及研究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和不同学习阶段的差异性。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初中阶段培养数学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策略和有效的教学模式——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并比较了“学案”和“教案”和“导学案”的区别和联系,阐述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界定及其对培养初中数学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价值。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导学案”教学对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性。借助的分析方法是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最终得出“导学案”教学对培养初中数学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