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对早期及亚临床病变的诊断意义不大。以往主要以颈动脉形态学指标如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来反映并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有些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而有些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病变无明显相关。近年对动脉功能的检测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是一种对动脉血管弹性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方法,其测量管壁位移精确度达0.007-0.013mm,以往有学者应用ET技术评价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围绝经期妇女颈总动脉弹性改变,但尚未见应用ET技术对青年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及ET技术检测青年(<45岁)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形态学及弹性参数,评价颈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及程度的相关性,探讨ET技术对冠心病早期预警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37例青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一周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IMT值及斑块数目、大小。根据颈动脉有无IMT增厚及斑块分为病例Ⅰ组(62例)和病例Ⅱ组(75例),再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单、多支病变分别将上述两病例组分为Ⅰa亚组(32例)、Ⅰb亚组(30例)和Ⅱa亚组(39例),Ⅱb亚组(36例),并搜集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吸烟情况及是否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分别选取与病例Ⅰ、Ⅱ组性别、年龄匹配健康人作为对照Ⅰ组(33例)、对照Ⅱ组(42例)。对无IMT增厚及斑块的病例Ⅱ组及相应对照Ⅱ组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僵硬度(β),压力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弹性参数。结果:对照Ⅰ组及颈动脉有形态学改变的单、多支冠脉病变亚组患者(Ⅰa、Ⅰb亚组)间IMT逐步增厚,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且Ⅰb亚组颈动脉斑块发生比例高于Ⅰa亚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对照Ⅱ组及颈动脉无形态学改变的单、多支冠脉病变亚组(Ⅱa组,Ⅱb亚组)患者间各项颈总动脉弹性参数有统计学差异,颈总动脉Ep、β、PWVβ逐步增高,AC逐步减低。结论:1.血管弹性是早期评价血管病变较为敏感的指标。2.颈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及程度具有良好相关性。颈动脉有形态学改变时其IMT、斑块等形态学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及程度有良好相关性;颈动脉无明显形态学改变时,颈总动脉各项弹性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及程度有良好相关性。提示动脉弹性参数有可能成为早期预警冠心病的敏感指标。3.吸烟及性别是影响青年颈动脉病变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4.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同时也可能是影响颈动脉弹性的危险因素。5.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是动脉弹性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可重复性,有望成为一种早期预警冠心病的检查手段,并可用于评价防治动脉硬化药物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