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医学影像技术的提高,制造医学影像设备的厂商越来越多,但是医学影像的图像格式、传输方式却各式各样,这妨碍了各种设备之间的图像及其相关信息的传输,因此为了规范图像格式和相关信息的交换。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College of Radiology;ACR)和美国全国电子厂商联合会(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Association;NEMA)于1985联合制定了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DICOM(Digital Imaging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这一标准经过几年的版本更新,于1993年正式成为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3.0(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3.0,DICOM3.0)。DICOM标准作为一个被绝大多数医学影像设备和信息系统提供商遵从的国际标准规范,毫无疑问是医学影像设备和系统间开放性和互连(interconnectivity)及影像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的根本保证。本文首先介绍了DICOM标准的发展背景,形成历史,组成部分,并详细地研究了DICOM的信息模型以及DICOM的数据格式和文件格式。本文在深入研究了DICOM网络层次模型的基础上对医学影像的远程传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DICOM的网络层次结构设计三个层次来实现医学影像通信,上层为DICOM应用实体,中间层为DICOM服务元素和服务对象类(SOP),底层为DICOM消息交换的通信支持类。本文还对网络传输过程中重要的部分数据压缩进行了介绍,并对DICOM协议支持的压缩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首先介绍了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介绍了医学图像中CT图像的特点及CT图像的成像基本原理,重点论述了脑部CT图像边缘检测的方法。在对脑部CT图像进行边缘检测过程中针对脑部CT图像中的病灶大多是弱边缘的特点,使用结合嵌入可信度的B样条小波边缘检测和小波模极大值算法进行边缘检测,采用该法,取得了很好的边缘检测的效果。本文软件部分的运行环境是Windows,采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是面向对象的方法,使用的开发软件是VC++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