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目前,已经进入以重加工业为主的高加工度重化工业化阶段。与此同时,复杂产品在经济系统中的地位也在明显上升。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我国在复杂产品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依然不强,这已经制约了我国工业化的顺利推进。随着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严重,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在不断上升,我们过去那种片面依靠增加要素投入、追求低水平规模扩张、不惜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必须通过加大创新力度来增强我国复杂产品的竞争力。但是,复杂产品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也加大了创新过程中的难度和不确定性,束缚了该领域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这种复杂特性同时还要求各阶段的创新成果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这就使得创新成果变得难以转移,也不易模仿,单纯依靠国外进口很难在创新方面获得大的突破。有鉴于此,找到一条有利于处理复杂性、分散创新风险进而增强我国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竞争力的新路子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与前人关于创新竞争力研究不同的是,本文选取了复杂性作为研究视角。这固然是立足于当前我国复杂产品系统的重大现实意义,但同时也是作者借鉴复杂性科学领域取得的成果用于经济分析的一次尝试。按照这种分析思路,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对复杂性及复杂产品系统等基础性概念的说明,第二部分是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竞争力的理论阐释,第三部分是对当前我国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并得出了当前我国复杂产品系统缺乏创新竞争力的结论。第四部分是对造成我国复杂产品系统缺乏创新竞争力的原因的分析。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些原因分别来自于经济系统的不同方面,面面俱到的分析只会令文章内容空洞和肤浅。因此,本文没有穷尽所有方面的原因,而是结合专业特长从产业组织视角展开论述,具体来说,是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结构,一是组织结构。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市场结构方面,相对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来说,寡头竞争更能为创新提供激励和支持。但我国多数复杂产品领域的市场结构与寡头竞争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特别是放到世界市场中来看,这种偏差就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是造成我国该领域创新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组织结构方面,不存在任何复杂产品领域都适用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通常要与产品系统的环境(系统性部分和特质性部分)以及技术特性相匹配。一般来说,科层组织适用于组织内部不同任务单元之间环境相关性强、信息加工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的工程环境;互动型组织适用于产品特征和技术互补性强的工程环境;V型组织(也称风险资本中介型组织)适用于相关性和互补性都弱的工程环境。反观我国复杂产品领域的情况,不仅存在组织结构与组织环境不匹配的问题,企业对环境变量的观测和反应也不够灵敏。特别地,随着复杂产品模块化特征的日益凸显,V型组织极有可能在未来的模块化生产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直至今日,我国的风险资本市场依然没有完善。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的政策改进方向是:首先,鉴于我国当前市场结构或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的情况,对于高寡占型产业应引入竞争机制。对于过度竞争、创新乏力的产业,应在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应鼓励、支持、引导企业走适度规模化、集团化道路;其次,鉴于复杂产品创新成果难以转移、模仿的特性,我国企业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同时,还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摆脱对国外技术的过分依赖;再次,要十分重视复杂产品系统领域的模块化变动趋势,积极发展风险资本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加大对该领域创新密度的支持力度;最后,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竞争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政府除了应尽可能少地干预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以外,还应为企业打造一个公平、法治、规范、自由的交易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