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者意识到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性,开始将注意力从课程设计转移到课程实施上来,也就是“考察设计好的课程方案在实际执行中发生了什么,以及哪些因素影响实施的过程,一方面要看课程方案中哪些东西在实际中执行了,另一方面也要看在执行的过程中实施者做了哪些调整”1。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载体,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整个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之
本文以苏北农村A幼儿园为个案,运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作为分析的理论框架,主要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介绍了A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现状——课程实施的立场是教师而非幼儿、课程实施的途径是集体教学而非多种教育活动兼顾、课程实施的资源是书本而非生活、课程实施的策略是技术性控制而非师幼互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A幼儿园教师实施课程的各种生态因素,包括小系统中的克分子活动、人际关系结构和角色;中系统中的复合环境的参与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交流;外系统中的家长和镇教育主管部门的参与;大系统中的教师编制政策及人们价值观等这四个方面,分析的重点在小系统上。
针对以上的分析,笔者从这四个方面,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改善苏北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的建议: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及时更新课程观和教学观、提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建立本园教师学习的共同体、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园长要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能力;上级主管部门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家庭和社区要给予充分的配合;政府应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