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后浇不同类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3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及节点处是装配式框架结构的薄弱区域。一直以来,节点都是装配式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重点。试验研究表明,钢纤维混凝土拥有优良的抗剪、抗弯、抗拉、韧性、抗疲劳等力学性能,将钢纤维混凝土浇筑到装配式节点后浇区域中,可以显著地提高装配式节点的承载力、延性、抗裂和抗震等性能,代替节点部分箍筋承载剪力,减少节点钢筋用量,方便施工。本文重点研究钢纤维的类型对装配式框架后浇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5个装配式后浇梁柱中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观察并对比分析了各试件节点在梁端循环往复加载过作用下,裂缝的开展与分布、承载力变化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各节点都经历了初裂、通裂、极限、破坏四个阶段。对于在核心区用不同类型钢纤维混凝土浇筑的4个节点,核心区混凝土中掺入波浪型钢纤维表现出良好的联结作用,有效地阻滞了节点裂缝的发展,提高装配式后浇梁柱节点的抗裂性能的效果最好。(2)对各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各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波浪型钢纤维掺入装配式梁柱节点后浇区混凝土中,即使核心区配箍率比正常配箍率少,依然能够稳定的承载低周往复荷载作用,表现出良好的抗剪承载力;滞回曲线最为饱满,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比其他梁柱节点的更好;承载力和刚度的退化速率得到延缓,节点的抗震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抗震性能最佳,其次是镀铜圆直型钢纤维。(3)分析了各梁柱节点试件的纵筋和箍筋应变。结果表明:波浪型钢纤维掺入到后浇节点混凝土中减少节点钢筋的变形效果;提高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效果,减少钢筋的滑移的效果最明显,从而提升梁柱中节点的抗剪能力,其次是端勾型钢纤维。综合评价了后浇各类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并给出合理的实际工程应用建议。
其他文献
空气源热泵作为取代散烧煤的高效清洁供暖方式被广泛应用,本文将提升电供暖能效和消纳冬季富余电能需求相结合,提出一种蓄热式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针对该类系统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应用的优化集成及运行开展深入研究。首先,根据系统各环节的变工况特性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瞬态模拟软件TRNSYS对整体系统实现逐时仿真模拟。此外,利用能耗模拟软件De ST建立典型地区建筑热负荷分析模型,为系统的集成优化与运行提供必须的
大跨度结构代表一个国家建筑业的发展水平。近几年,大跨度桥梁、大跨度空间结构层出不穷。支座作为大跨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比较常用的大跨度结构支座是钢支座以及橡胶支座。钢支座存在用钢量大、容易锈蚀、且养护费用高等问题。橡胶支座存在其力学性能受环境和温度影响较大;且剪切模量小,导致剪切变形大等问题。因此,对新型支座的研究以及设计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五模晶格作为五模材料的基
目前,供热管道作为集中供热输配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钢制直埋供热管道模式在集中供热领域已经成为主导,针对解决现有管道模式局限性问题,作者所在课题组提出了供热工程用球墨铸铁供热保温管道新模式。本文旨在为新模式建立涵盖成本科学分析、关键参数优化、技术经济评价以及敏感因素分析的研究体系展开深入研究,为球墨铸铁管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首先,详细分析了集中供热管道全生命周期单位供热成本组成,包括建设
上世纪中期以来,各国学者对于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时至今日,对地基土的研究仍未停止,地基承载力更被视为重点研究对象。本文基于北戴河新区地基土的工程特点,采用现场原位试验、室内土工试验以及理论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区域地基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地基承载力,为新区开发和工程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现场调查、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的手段,获取了北戴河新区地基土的分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建筑设计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建筑师和业主是建筑设计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在工程设计阶段,建筑师和业主往往因为对方案设计的认知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分歧。面对分歧导致的任务冲突,建筑师是会选择共享知识,积极说服业主达成一致,还是选择故意隐藏知识,消极应对业主,减少自我损耗,鲜有系统的研究。基于此,为了促进业主和建筑师良好沟通,提升设计过程双方的合作质量,本文针对设计过程任务冲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集中供热趋于普遍化。大口径、高压力供热管道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使固定墩发生微位移,在微位移工况下固定墩周边土体土压力计算及固定墩稳定性分析一直都是研究的难点问题。本课题从城市供热管道固定墩受力形式出发,分析供热管道在正常工作中对固定墩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究出一种更为安全、准确的管道固定墩计算方法。首先,通过对城市供热管道固定墩稳定性基础理论进行分析,采用固定墩优化前后对
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现场施工方式采用建筑构件工厂化生产,施工现场进行预制构件组装的建造方式。强调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及应用智能化。预制叠合楼板因其具有刚度大且整体性能好等优点,是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楼板水平构件的主要构件形式。预制叠合楼板设计生产环节众多,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影响着建筑品质与施工周期,预制叠合楼板设计标准化与生产合理化问题是实现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的关键问题。本研
近年来,地震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耗能减震技术在抗震设计中得到广泛重视。目前,包含粘滞阻尼器在内的各种耗能减震装置已在建筑结构中得到运用,耗能减震技术也成为防震减灾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对粘滞阻尼器恢复力模型参数进行研究,比较了减震结构中粘滞性阻尼器在脉冲型与非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减震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了不同类型粘滞阻尼器的工作机理及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地震下建筑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作为其主要的结构类型之一,相应的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采用外挂墙板作为外围护结构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其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一直是该邻域的研究重点。按照规范要求连接节点宜采用可以适应主体结构变形的柔性连接方式,而传统的外挂墙板与混凝土结构之间大多是采用完全约束的刚性连接,墙板与主体结构固结成一体,在地震动力荷载的作用下墙板连接处往往会由于内力过大而破
随着我国集中供热面积的增加,我国建筑供暖能耗已成为中国建筑能耗中比例较大的一部分。目前现有的钢制焊接热力管道问题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钢制热力管道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球墨铸铁管为基材、采用柔性承插连接的新型热力管道模式。通过ANSYS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围绕管道传热特性及保温优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1)对球墨铸铁热力管道传热问题进行描述,通过比较分析数学模型建立方法,建立一套科学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