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微生态的状况分析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qgcs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两种阴道准备方法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微生态的影响。评估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方法:选取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甲硝唑组(20例)和碘伏组(20例)。甲硝唑组:术前3天甲硝唑棉球擦洗阴道,再甲硝唑粉1g(甲硝唑片研磨后)放置阴道后穹窿,每1次,连续3天。碘伏组:术前3天碘伏棉球擦洗阴道,每日1次,连续3天。分别于阴道准备前、上药后停药1天、全子宫切除术后1周、全子宫切除术后2周、全子宫切除术后3周、全子宫切除术后4周、全子宫切除术后2月进行阴道微生态环境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阴道p H、阴道清洁度、乳酸杆菌的检出数量、菌群密集度及多样性。结果:1.两种不同上药方法比较:上药前两组菌群密集度、多样性、清洁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2=0.000,p=1.000;c2=0.4762,p=0.4902;c2=0.4396,p=0.5073),经上药后两组密集度、多样性、清洁度无差别(c2=0.2778,p=0.5982;c2=0.000,p=1.000;c2=0.000,p=1.000);2.阴道p H值比较:阴道p H<4.5的构成比在上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3周、术后4周及术后2月各占82.5%、10%、12.5%、27.5%、47.5%、70%,上药前与术后各时期p H值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阴道菌群密集度比较:上药前阴道菌群密集度为II-III级的比例为85%,全子宫切除术后1周、2周、3周、4周、2月比例为10%、17.5%、4 7.5%、55%、70%。术前与术后各个时期密集度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甲硝唑组与碘伏组各时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阴道菌群多样性比较:上药前阴道菌群多样性为II-III级的占72.5。术后1周、2周菌种数均未达到II级以上,术后3周、4周及术后2月的比例分别为15%、20%、35%。术前与术后各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乳酸杆菌检出率:全子宫切除术前、术后1周、2周、3周、4周及术后2月乳酸杆菌的检出率为100%、0、5%、20%、45%、65%。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术前与术后各时期的检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碘伏及甲硝唑阴道准备均可改善阴道清洁度,二者无明显差异。2.碘伏及甲硝唑阴道准备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无明显差异。3.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微生态状况下降:阴道p H值升高、乳酸杆菌的检出率降低、菌群密集度及菌群多样性均下降;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微生态有自我恢复倾向,于术后第3周开始逐渐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对照研究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VIN)患者外阴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表达及分型,进一步分析HPV感染与外阴癌前病变的关系,探讨HPV在外阴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我党诞生80年来,党的秘书工作的命运是同党的发展紧紧联在一起的。秘书工作在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中,谱写了中国秘书发展史的光辉篇章,积累了公文写作、公文办理、会务工作、
研究目的: 1、了解护理人员人格特质的特点与工作绩效的现状; 2、分析护理人员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 3、初步探讨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 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