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冷战环境下的新加坡是一个刚“被独立”的华人占多数的国家,资源贫乏。如何生存下去成为了摆在当时李光耀政府面前的难题。重重危机之下,实施科教兴国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新加坡实行了分流双语教学模式并成功实现了教育兴邦,使得新加坡一跃进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其享有“族群博览会”和“语言博览会”的美誉。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新加坡三向分流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为历史、政治、经济等背景因素;第二部分介绍了新加坡三向分流双语教学模式的内容,包括前后两次分流的具体内容、理念并根据内容划分时段,经过对比分析,确定了新加坡三向分流模式的萌芽期、发展期和定型期三个阶段;第三部分为实施部分,介绍了新加坡三向分流模式的实施内容、措施、原则、途径、方法和实施效果;第四部分总结了新加坡三向分流双语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不足。本文认为,1979年新加坡三向分流模式根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智力水平将学生分流到三种不同的班级接受教育,其因材施教的理念、求真务实的路径和按教育活动规律实施的灵活的转换机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1991年新加坡双语教学模式中EM1、EM2、EM3三种不同的课程设置使得不同母语水平的学生都能接受文化科学知识,既节约了智力资源,又加强了精英教育,直接促进了新加坡经济发展。可以说,三向分流模式的成功实施造就了新加坡基础教育改革的繁荣。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