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轮纹病防治技术研究及相关质量评价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筛选出防治地黄轮纹病效果较好的药剂,分析其对地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且对药剂进行安全性评价。   方法: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进行室内化学药剂初筛,通过田间病害防治试验进行药剂筛选;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进行生防菌株筛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药剂对中药材地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室内和田间药剂试验筛选的结果,选出防治效果好、对产量和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化学药剂多菌灵,进一步进行残留动态研究。   结果:   1.室内化学药剂筛选   不同杀菌剂以及同种杀菌剂不同浓度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且同种杀菌剂对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也不同。其中,抑制作用较强的有15%爱苗乳油、40%福星乳油,在生长速率抑制法中:15%爱苗乳油、40%福星乳油的EC50值分别为0.0797、0.3220μg/mL,在孢子萌发法中,15%爱苗乳油、40%福星乳油的EC50值分别为0.0576、0.8639μg/mL。   2.田间化学药剂防治试验   不同地区,使用相同的药剂,对地黄轮纹病的防治效果不同,53.8%可杀得2000在温县试验田的防治效果为71.10%,在原阳的防治效果仅为45.38%,不同的化学药剂,在相同的地区对地黄轮纹病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在原阳试验田,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可达66.69%,在温县试验田,53.8%可杀得2000的防治效果最好,可达71.10%。综合两地试验结果,53.8%氢氧化铜(可杀得)、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醚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地黄轮纹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生防菌筛选   通过平板对峙法发现:5种木霉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病原菌,占领了培养基的大部分空间,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通过抑菌法测定:木霉 T16 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38.6mm,木霉T23和T19对病原菌没有抑菌圈产生,没有抑菌作用。   4.不同药剂对地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药剂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不同的药剂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地黄产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地黄中梓醇、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高于药剂处理组,同时发现:温县种植的地黄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于原阳试验点。   5.多菌灵在地黄与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通过固相萃取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研究了多菌灵在地黄块根、叶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多菌灵在 0.0175~   5.18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小检出量( LOD)为0.046ng,最低检测限(LOQ)为0.092mg/kg,添加回收率多菌灵在地黄块根、叶以及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在86.42%~5.07%、84.73%~89.95%和90.54%~95.61%之间,变异系数在1.38%~3.68%、2.71%~7.72%和3.63%~7.76%之间;多菌灵在地黄块根中的消解方程为C=0.052e-0.1008t,半衰期为6.88 d;叶中的消解方程为C=3.5843e-0.2592t,半衰期为2.67 d;土壤中的消解方程为C=0.0516e-0.074t,半衰期为9.36 d;施药14 d后,残留均在0.1mg/kg以下。   结论:筛选出4种对地黄轮纹病较好防治效果的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对地黄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药剂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地黄的产量,对照组样品中梓醇、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高于药剂处理组;药剂多菌灵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最长,其次地黄块根,在叶片中的半衰期最短。
其他文献
齐墩果酸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消炎、抗氧化、抗肿瘤及保护肝脏等功效,但因其疏水性强而使得胃肠道的吸收利用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其临床疗效的发挥。药物共晶是药物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简称A PI)和共晶前体(co-crystal former,简称CCF)以氢键的形式进行超分子组装而成的新固态形式,是改善API理化性质的新技术和新思维。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