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类化合物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其防治炎症性疾病的作用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性疾病、癌症以及免疫系统疾病。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丹参酮IIA(Tanshinone IIA,TNA)、异隐丹参酮(Isocryptotanshinone,ICT)、二氢丹参酮Ⅰ(Dihydrotanshinone I,DHT)、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甲基丹参酮(Methyltanshinone)等,在动物模型和临床上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均有抗炎作用。NLRP3炎症小体活化介导的白介素-1β(IL-1β)成熟和分泌在机体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可能是改善治疗这些炎症疾病的一种策略。为了探讨丹参酮类化合物是否能够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我们收集了15个丹参酮类化合物,发现该类化合物均能有效地抑制NLRP3炎症小体依赖的IL-1β释放。在本论文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丹参酮类化合物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机制,并在相关炎症动物模型中探索其药效。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丹参酮类化合物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相关炎症动物模型中的药效。方法:第一部分:在巨噬细胞中,用LPS/Nigericin和LPS/ATP两种方式激活NLRP3炎症小体构建细胞模型;在J774A.1细胞中,用LPS/Nigericin激活NLRP3炎症小体,ELISA实验检测15个丹参酮类化合物对IL-1β分泌的影响;用CCK-8试剂检测15个丹参酮类化合物处理J774A.1细胞24 h的毒性,选择DHT、ICT和TNA三个化合物作为代表进行药理机制研究。(1)采用CCK-8试剂检测处理J774A.1细胞2 h或24 h的细胞毒性。(2)在巨噬细胞中,用LPS/Nigericin和LPS/ATP两种方式激活NLRP3炎症小体,ELISA试剂盒检测处理后细胞上清液中IL-1β分泌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处理后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Caspase-1(P20)以及细胞裂解液中NLRP3、Pro-IL-1β、Pro-Caspase-1和ASC蛋白的表达;LDH试剂盒检测对细胞死亡的影响。(3)在J774A.1细胞中,用LPS/FLA-ST Ultrapure激活NLRC4炎症小体和LPS/poly(d A:d T)激活AIM2炎症小体,ELISA试剂盒检测DHT、ICT和TNA处理后细胞上清液中IL-1β分泌的影响,验证丹参酮化合物是否抑制NLRC4或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第二部分:(1)DHE或DCFH-DA探针染色处理后的J774A.1细胞,Muse分析仪或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ROS含量。(2)Mito SOX探针染色处理后的J774A.1细胞,流式细胞仪或荧光酶标仪检测线粒体ROS生成。(3)Mito Q或DPI处理J774A.1细胞,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ROS或线粒体ROS生成以及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分泌水平,探讨调控NLRP3炎症小体活化ROS来源。第三部分:(1)JC-1荧光探针染色处理后的J774A.1细胞,流式细胞仪或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膜电位的改变。(2)Mito Tracker Green,Mito Tracker Red染色处理后的J774A.1细胞,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荧光强度。(3)细胞线粒体复合物I-III试剂盒检测处理后J774A.1细胞线粒体复合物I-III活性。ATP和NAD+/NADH试剂盒检测处理后J774A.1细胞内ATP和NAD+水平。第四部分:(1)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处理后J774A.1细胞以及细胞内线粒体的LC3B蛋白表达水平。(2)3-MA或CQ处理J774A.1细胞,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分泌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Casepase-1蛋白表达。(3)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处理后J774A.1细胞AMPK、ACC1蛋白磷酸化表达。第五部分:(1)LPS诱导的败血症小鼠动物模型,灌胃给药DHT,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和腹腔灌洗液细胞因子;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肝脏组织中caspase-1蛋白活性、AMPK磷酸化以及LC3B蛋白表达水平;组织病理学分析小鼠肝脏组织,炎症细胞变化;观察败血症小鼠生存率。(2)MSU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灌胃给药DHT,ELISA实验检测血清IL-1β以及滑膜组织的caspase-1活性;组织病理学分析关节组织,观察病理特征。结果:第一部分:在J774A.1细胞中,15个丹参酮类化合物能够明显的抑制IL-1β的释;CCK-8结果表明丹参酮系列化合物毒性有较大区别。(1)CCK-8结果显示,DHT、ICT和TNA三个代表化合物在0.625~10μM浓度范围内处理J774A.1细胞2 h和24 h与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比较无明显细胞毒性。(2)在巨噬细胞中,ELISA检测结果表明DHT、ICT和TNA三个化合物均能剂量依赖地抑制IL-1β的释放;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进一步显示在蛋白水平上DHT、ICT和TNA能剂量依赖地抑制caspase-1与IL-1β的表达,但不影响NLRP3、ASC、Pro-IL-1β、Pro-caspase-1蛋白的表达;LDH实验结果显示,DHT、ICT和TNA能剂量依赖地抑制LDH释放;(3)ELISA结果显示DHT、ICT和TNA能够抑制NLRC4炎症小体的激活,但是不抑制AIM2炎症小体的激活。第二部分:(1)DHE或DCFH-DA探针染色荧光结果显示,DHT、ICT和TNA显著地抑制LPS/Nigericin诱导J774A.1细胞ROS的产生。(2)Mito SOX探针染色荧光结果显示,DHT、ICT和TNA抑制LPS/Nigericin诱导J774A.1细胞mt ROS的产生。(3)Mito Q或DPI处理J774A.1细胞,荧光和ELISA结果表明,线粒体来源的ROS的减少可能是丹参酮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原因。第三部分:(1)流式细胞仪或荧光酶标仪检测结果显示,DHT、ICT和TNA能够提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2)Mito Tracker Green探针染色结果显示,DHT、ICT和TNA对LPS/Nigericin诱导J774A.1细胞荧光无影响;Mito Tracker Red探针染色结果显示,DHT、ICT和TNA能够增强细胞荧光强度。(3)DHT、ICT和TNA提高LPS/Nigericin诱导J774A.1细胞线粒体复合物I-III活性。(4)DHT、ICT和TNA增加LPS/Nigericin诱导J774A.1细胞内ATP和NAD+水平。第四部分:(1)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DHT、ICT和TNA能够增加LC3B蛋白的表达,使LC3-I向LC3-II转化。(2)ELISA结果显示,3-MA或CQ处理J774A.1细胞,能够逆转DHT、ICT和TNA抑制IL-1β分泌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HT、ICT和TNA抑制caspase-1的表达被3-MA阻断。(3)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DHT、ICT和TNA能够增加处理后J774A.1细胞AMPK、ACC1蛋白磷酸化表达。第五部分:(1)LPS诱导的败血症结果显示,DHT显著减轻败血症小鼠血清和腹腔液中IL-1β、IL-6和TNF-α的产生;肝脏组织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DHT抑制败血症小鼠肝脏中caspase-1活性,增强LC3B和AMPK的表达;组织病理学分析小鼠肝脏组织,DHT能够降低炎症细胞浸润;DHT提高败血症小鼠生存率。(2)MSU诱导的痛风性炎症结果显示,DHT能抑制痛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IL-1β和关节组织内caspase-1活性;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DHT能减轻痛风小鼠关节炎症细胞浸润和滑膜增厚粘连现象。结论: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收集的15个丹参酮类化合物均能够有效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不同结构的丹参酮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效果不同。进一步研究表明,DHT、ICT和TNA能够减少LPS/Nigericin诱导巨噬细胞mt ROS的产生以及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增强线粒体复合物活性以及上调细胞内ATP和NAD+水平。丹参酮抑制线粒体损伤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自噬和AMPK信号激活。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表明DHT能够改善LPS诱导的败血症小鼠生存率以及LPS诱导的败血症小鼠和MSU诱导的痛风大鼠的炎症反应。本研究为丹参酮化合物治疗NLRP3驱动的炎症性疾病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药理学机制,如败血症和痛风炎症。
其他文献
目的:发热门诊是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第一哨口,尤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起着集中诊治发热患者、早期发现及控制传染病的重要作用。目前发热门诊新冠患者筛查率极低,随着疫情期间疫情防控和发热门诊常态化,通过了解并掌握疫情期间成人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临床特点,明确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成人发热门诊预检分诊、COVID-19快速筛查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社区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asitas b系淋巴瘤b(CBLB)对T滤泡辅助因子(Tfh)调控机制,探讨该调控机制在狼疮性肾炎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材料和方法】1.收集4周龄WT、B6-lpr、Cblb-/-和B6-lpr.Cblb-/-小鼠各20只,检测各组小鼠24h-尿蛋白、BUN、血肌酐水平和血ds DNA、ANA滴度。取小鼠肾组织进行PAS、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病理改变。用流式细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PCa)是全世界男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大多数初诊的患者为临床局限的PCa。目前,预测局限性PCa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生化复发(BCR)的主要依据是临床参数,其预测准确率较低。鉴于缺氧在PCa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旨在建立一种基于缺氧相关基因特征和临床病理参数的新的预后模型,以改善BCR的风险分层,并辅助临床决策。方法我们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
【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为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以卵巢内持续存在的卵泡发育成熟障碍为标志,常合并有胰岛素抵抗(IR)。IR的存在不仅会加重PCOS患者排卵障碍的情况,对PCOS妇女远期的影响也非常重要。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RNA分子,参与多种细胞进程,先前研究发现与正常女性相比,PCOS女性的miRNA表达异常,miRNA有望成为PCOS新一代的生物标
学位
目的:对胎儿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的遗传学病因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超声诊断为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的1197例病例,对其超声类别进行分类;其中413例病例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进行检测,对所有遗传
学位
学位
目的探讨基于CT的不同性别腹部内脏脂肪测量参数对预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的Fuhrman核分级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纳入4家医疗机构171例(多中心组;男性:123例,女性:48例)和外部公开数据集159例(TCIA-KIRC组;男性:109例,女性:50例)经病理证实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患者,其中多中心组低级别Fuhrman核分级ccRCC124例、高级别47例,TCIA-KIRC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