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衰老是一种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共同影响的,由在细胞水平上发生的变化逐步积累并最终表现在组织器官水平上的现象。在衰老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诱发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损伤(如基因突变、端粒缩短、细胞内调控机制失调等)。在这些与衰老有关的遗传物质的损伤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异常以及非整倍体细胞的年龄效应。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cytokinesis-blockmethod分别从染色体分离异常的角度以及非整倍体细胞命运的角度探讨中国男性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年龄效应:
1.运用cytokinesis-blockmethod,我们首次研究并报道了在中国男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染色体分离异常的年龄效应。本文收集了14名老年(60-70岁之间)和10名青年(22-26岁之间)中国男性的外周血,从中分离得到淋巴细胞并进行培养,以松胞素B阻滞细胞质分裂而获得双核细胞,利用人X、Y和2号染色体特异的着丝粒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以检测X和Y染色体的分离异常。发现:老年人淋巴细胞中,X染色体(老年组9.2±3.2‰,青年组1.1±0.9‰,P<0.001)和Y染色体(老年组2.5±1.9%,年轻组0.2±0.3‰,P<0.001)丢失的频率较青年人显著升高;X染色体(老年组16.5±3.4‰,年轻组3.5±1.1‰,P<0.001)和Y染色体(老年组7.2±2.6‰,年轻组2.4±1.3‰,P<0.001)不分离的频率也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升高;在老年人和青年人的淋巴细胞中,无论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其染色体不分离的频率均显著高于丢失的频率;观察到的多种染色体分离异常同时发生的频率也显著高于相应的预期频率。这些结果表明,年龄显著影响中国男性淋巴细胞中X和Y染色体的正常分离;与染色体丢失相比,染色体不分离是中国男性性染色体分离异常的是主要类型;细胞内负责染色体精确分离的机制出现异常可能会同时引起X和Y染色体的丢失及不分离。
2.我们分析了发生染色体分离异常的有丝分裂理论上应产生的子细胞,在理论上应产生的子细胞群体中ChrX-细胞在淋巴细胞群体中所占比例值为25.7‰,而我们在体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群体中实际并未观察到ChrX-细胞,从这一结果中,我们推测X染色体的缺失对男性淋巴细胞的存活有极大的影响。此外,通过比较进入分裂形成双核的非整倍体淋巴细胞以及未进入分裂的单核非整倍体淋巴细胞,我们探讨了不同染色体的缺失或者获得对淋巴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老年人的几种非整倍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Y染色体缺失的淋巴细胞(ChrY-)的分裂能力最强(P<0.001,x2-test),与之不同的是,在年轻人的非整倍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Y染色体缺失的淋巴细胞(ChrY-)的分裂能力与X染色体获得的淋巴细胞(ChrX+)相似(P=0.46,X2-test),而Y染色体获得的淋巴细胞(ChrY+)的分裂能力最弱(P<0.001,x2-test)。这一结果说明了在老年人和青年人中Y染色体对细胞分裂能力的不同影响,说明了Y染色体随年龄增长对细胞的功能和重要性的变化。综上所述,不同染色体的缺失或者获得对细胞命运的影响是不同的,并且这些染色体在年轻人和老年人细胞中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