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人体微波定位系统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fe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位置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作为万物互联基础技术之一的室内定位技术,近年来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微波室内定位技术就是利用微波信号的全部或部分特征,在室内对目标位置进行探测的技术。其中调频连续波(7)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8)定位技术,因为结构相对简单、尺寸小、精度高的优点,在室内近距离定位上的优势明显,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FMCW定位技术为核心,设计了一个室内微波人体定位系统,用以在室内环境中对人进行定位。定位算法部分,首先介绍了室内信道模型与典型定位算法,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现有的室内定位技术。其后基于对室内特定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并针对室内静态物体对定位系统精度的影响,对去除静态频谱背景噪声的算法进行优化,并提出了一种可以在静态环境出现变化后更新静态频谱的方法。通过对FMCW定位系统固有精度的分析,优化了矫正算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新矫正算法具有更高的系统定位精度。硬件实现方面,首先采用小数N分频锁相环频率合成的方式构建FMCW信号源,接着对整体硬件系统的其他器件设计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收发链路进行测试。之后选用USRP平台作为数据处理平台,搭建完成了一个室内人体微波定位系统。最后,设计了一个实际场景的测试实验。在一个典型的办公室环境内对背景噪声滤除算法与矫正优化算法进行测试,同时对固定目标进行定位。最终得到本文实现的定位系统,对于静态物体的平均距离误差为24.61cm,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定位算法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目的: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尽管我们在DKD的治疗措施上已有很大的改进,仍有50%的DKD患者将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深入研究DKD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寻找新的干预靶点即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下降及其下游NADPH的水平生成减少可能参与了 DKD的发病,但机制不明。正常情况下,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内吞肾小球滤过液中的白蛋白,一方面进行白蛋白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就需要有广视野、大格局和宽胸怀去清晰地把握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以及世界整体发展大势。在这个形势错综复杂的时代
本文在二维弹道修正弹技术的背景下,研究基于锁相跟踪原理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弹体在旋转过程中,定向天线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能量是起伏变化的,是为弹体滚转信息所调制的,因此
本实验利用采自沈阳郊区的棚室土壤作为原材料,筛选出具有高效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LNUT07以及分解秸秆产C02能力的菌株LNUT03,并分别对其解无机磷活力以及产CO2的能力进行了研
在这个智能化制造的新时代,制造领域对于工业机器人通信系统的实时响应和时钟同步误差精度要求不断提高。为顺应未来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近年来出现的EtherCAT技术,不仅带宽容量和传输效率比传统的工业现场总线高,且时钟同步机制极大程度上提高通信的同步性,非常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其主要应用在包装、焊接等高速加工的工业机器人中。本文针对工业机器人通信系统高实时性和高同步性的通信要求,在研华的
莱茵衣藻是一种典型的模式生物,其细胞一侧有两条等长的纤毛,具有细胞周期短、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势,便于遗传分析。纤毛是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细胞表面的一种保守器官,
农村产业融合是新时代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政策,是引领农村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消费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来说意义重大,是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突破。但农村农民众多,农民教育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提升与否将会影响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进程。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增强其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丰富农民眼界,更好地指导农村产业融合实践,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进程。本文首先从已有农村
鸟类繁殖期的婚配关系分为单配制和多配制两种,而多配制又分为一雌多雄、一雄多雌和混交制。一般认为单配制是鸟类较普遍的一种婚配制度,据统计约92%的鸟类为单配制。但近年
1997年,“走出去”战略出台以来,中国在东道国开展国际经营并进行跨国投资的势头越来越大。即使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过程中,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仍然逆势上扬,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下降形成鲜明对比,业已成为2019年全球第一大最具潜力的对外投资国。中国作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以实际行动在全方位地开展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越来越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提高,老年人临终关怀的建设与完善进程被推向一个更高的需求水平。临终关怀的核心符合人类对高生命质量的追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其对生存和死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原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首次提出将临终关怀及相关内容纳入长期医疗护理中。临终关怀正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