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石油危机的爆发,各国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公众的切身福利受到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学者对政府包办一切的传统思维产生了怀疑,西方发达国家随之开展了以购买取代垄断提供公共服务的改革。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借鉴此理论并付诸实践,其中上海浦东新区政府购买“罗山会馆”市民服务的实践案例可以被视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起点,随后逐渐向全国推广开来。2003年《政府采购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制度化和规范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一般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由于引入了第三方社会组织的介入,使得资金的流转更趋复杂。资金管理问题便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重要环节,因而有必要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流程中的资金管理问题进行识别与分析。从而提出完善资金管理的相应对策,以保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梳理相关的文献,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形成初步的认识后,开展了本篇文章的研究思路。论文逻辑是以核心概念的界定为基础,对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资金管理首先进行界定。用委托——代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流程作为切入点和依据,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进行识别与分析。进而针对关键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对本篇论文进行一个总结,概括文章中研究的结论,同时提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以期待其他学者的后续研究和创新。通过研究,论文从项目确立、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这三个购买公共服务的流程出发,把资金动态地分为资金预算和筹集、资金使用和配置以及资金评价和监督三个方面,并分析上述三个阶段中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在资金的筹集阶段主要存在着预算资金偏高或偏低,预算资金的使用规定不规范和不严谨的问题。在资金的使用阶段存在着资金被截留,资金被挪用,资金使用记录不正规的问题。在资金的检查和监督阶段存在着考核指标不统一,审计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监督的问题。针对上述三个阶段中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同样地,从资金流转的三个方面来分析深层次的原因。资金筹集中的项目订立不科学,资金使用中缺乏成本管理意识,资金监督中缺乏有效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善资金管理的措施:一是健全资金管理规章制度;二是拓展筹集渠道,增强政府的资金扶持力度;三是加强政府预算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四是加强对资金使用中的管理;五是建立健全资金监督机制。从以上几个方面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流程中的资金管理,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做到依法有序、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