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生长参考曲线被广泛用于监测个体孩子的成长,并评估群体的营养状况。最初设立儿童生长曲线是被用来检测发育不良。随后随着儿童肥胖问题在很多国家地区的涌现,生长参考曲线也逐渐被用来界定儿童超重或肥胖。目的:本研究旨在用LMS法绘制南京市3-6岁儿童的生长曲线,了解南京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在国内和国际的生长发育水平,协助日后识别3-6岁学龄前南京地区儿童早期生长偏离现象,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早期“肥胖反弹”现象,促进超重、肥胖的早期发现和干预,以促进儿童生长和健康服务。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LMS法建立并评估南京地区城市儿童的生长发育参考标准,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市13个区县3-6岁儿童的身体状况调查研究,数据采集时间从2014年9月到2015年6月。样本构成采取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先确定抽样学校,再以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构成调研样本。56所幼儿园被纳入此研究中,其中17所私立学校、39所公立学校。按总量的30%抽取样本(N=10818;男=5898,女=4920),但样本进行两次筛选删减,一次是排除疾病等生理原因和特殊状况未能配合完成人体测量的样本人群(排除81人,删除率为0.75%),另一次是在建立LMS模型前,为消除参照人群中极端值对曲线拟合的干扰,要对过高或过低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分别删除不同年龄组的男女童的身高、体重和BMI值的样本数据在M-t-5S范围外的男女童数据,身高、体重或BMI中任意一项超过极端值则被排除在此次建模之外(排除127人,删除率为1.17%)。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数据资料先经Epi 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双录入检错。再利用SPSS 17.0、LMS Chartmaker软件和LMSgrowth进行统计处理。二是对已经建立的参考用国际上通用的1OTF、WHO和CDC的三套参考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相互的关系,以获得指导地区性生长发育参考。结果:采用LMS法对南京地区城市3-6岁儿童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BMI)曲线进行拟合,经多次调整和验证,发现最终男童拟合的拟合自由度edf分别为3,5,3、2,5,4和2,5,3,而女童拟合的拟合自由度edf分别为3,5,3、2,6,2和3,6,3,此时拟合优度高,拟合效果较好。从而进一步获得男、女儿童不同年龄L、M、S及身高百分位数参考值。在对国际标准的比较分析中发现,采用P97或P95定义肥胖,采用P90或P85定义超重,对南京地区3-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结论:南京地区城市3-6岁儿童的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相较于全国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男童和女童的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均存在性别差异(P<0.05)。国际标准WHO、IOTF和美国CDC与南京地区城市3-6岁(36-72个月)儿童比较中发现,国际超重和肥胖的临界值若用于南京地区儿童可能会减少实际超重或肥胖的检出率,因而地区性的临界值标准对流行病统计学研究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