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共融 风格浪漫——乔治·罗奇伯格《狂欢节音乐》和声语言研究

来源 :武汉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音乐领域新浪漫主义潮流兴起。美国作曲家乔治·罗奇伯格以一首《狂欢节音乐》奠定了他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音高技术这一角度切入,综合分析了《狂欢节音乐》中的十二音技法、集合技法和调性技法及其三者之间相互转换、相互融合的技术。论文认为:当十二音材料与音级集合材料相互转换时,主要体现为音列与音程关系的转换,集合往往处理成为十二音材料的截断;当十二音材料与调性材料相结合时,主要体现为音列与音阶关系的转换,非调式音级往往作为装饰音或外音处理;当集合材料与调性材料相结合时,主要体现为音程与音阶关系的转换,音程材料往往处理成为音阶当中的模进或转调旋律等等。整体结构方面,作者将集合(4-1)作为主导动机统一全曲,既使得全曲的统一结构力得以加强,又使得三种材料有机共融。
其他文献
融商业、科技、艺术等多专业为一体的跨学科教学是跨入新世纪国际艺术设计教育界改进传统设计教育,发展创新设计教育的热点话题和主流趋势。这一发展趋势近年也为我国设计教育
本文从实践临摹入手对瓜州东千佛洞二窟壁画《水月观音》进行探析,对西夏历史背景,水月观音母体特色和玄奘取经题材做了扼要分析。这幅壁画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
动画是电影电视片种之一,综合了美术、电影特性,是集视觉、听觉为一身的视听艺术文化形式,是文化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目前国内外的动画产业正在兴起,关于动画与动画产业的研究较
现代设计教育是现代工业机械文明的产物。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自民国萌发时期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其对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形态产生了必然的影响。中国的设计教育,由于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