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音乐领域新浪漫主义潮流兴起。美国作曲家乔治·罗奇伯格以一首《狂欢节音乐》奠定了他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音高技术这一角度切入,综合分析了《狂欢节音乐》中的十二音技法、集合技法和调性技法及其三者之间相互转换、相互融合的技术。论文认为:当十二音材料与音级集合材料相互转换时,主要体现为音列与音程关系的转换,集合往往处理成为十二音材料的截断;当十二音材料与调性材料相结合时,主要体现为音列与音阶关系的转换,非调式音级往往作为装饰音或外音处理;当集合材料与调性材料相结合时,主要体现为音程与音阶关系的转换,音程材料往往处理成为音阶当中的模进或转调旋律等等。整体结构方面,作者将集合(4-1)作为主导动机统一全曲,既使得全曲的统一结构力得以加强,又使得三种材料有机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