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子液体及金纳米粒子的电化学酶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酶传感器由于在生物分析、食品安全、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生物材料和纳米材料的高速发展给酶传感器的设计和构建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在酶传感器的构建中,如何着眼于纳米材料自身的优点,将其固定到电极表面成为生物传感器构建的关键问题。本论文通过不同的方法制备得到了几种纳米材料,将这些纳米材料以及离子液体用于酶的传感器构建中,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将普鲁士蓝(PB)沉积到电极表面,利用疏水性离子液体将胆固醇氧化酶(ChOx)固定到普鲁士蓝膜上构建了一种简单方便的胆固醇传感器—离子液体胆固醇氧化酶的普鲁士蓝修饰电极(IL-ChOx/PB/GCE)。利用电子中介物PB在0.2V左右的氧化还原峰而间接测定胆固醇。循环伏安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IL-ChOx/PB/GCE对胆固醇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01–0.40mM,检测限为4.4μM。修饰电极对胆固醇氧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为1.16×10-4。该电极具有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最后我们对该修饰电极的检测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  2.第三章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细胞色素C和辣根过氧化酶的第三代酶电极。首先通过电沉积金纳米粒子的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沉积金纳米粒子,然后通过芳基重氮盐对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得到了带两种带正负电荷的修饰电极。通过修饰电极表面电荷和酶活性中心的直接作用,在循环伏安图中得到了酶的直接电化学信号。并且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3.第四章通过两相法合成了疏水性离子液体稳定的金纳米粒子(IL-stabilizedAuNPs),通过固定胆固醇氧化酶,构建了一种灵敏的胆固醇传感器。传感器对胆固醇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5-1μM,检出限为0.016μM。同比其他的胆固醇传感器具有更低的检出限。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安全以及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也因此成为该行业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可将其性能
随着时代发展,能源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型能源,被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所接收。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LiCoO2虽然有其高比容量的优点,但是Co元素的毒性和价格,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层状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在容量上与LiCoO2相差不大,但其具有环境危害性小、价格低廉、安全可靠等一系列优点,使其成为现今锂离子电池正极领域的研究热点。
可溶性过渡金属纳米催化剂因为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活性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如何实现催化剂分离回收以及循环使用一直是该领域的难点。在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基础上,本文将温控膦配体Ph2P(CH2CH2O)22CH3(LP1000)稳定的Pt和Pd纳米催化剂用于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选择性加氢反应、异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选择性加氢反应以及二苯乙炔的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研究结果如下:将温控相转移Pt纳米催化剂用于喹啉及
由于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且传统的石化能源也会在未来使用殆尽,电动车和混合电动车及其动力电源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电动车或混合电动车中主要使用的铅酸和镍氢电池,其使用寿命短且对环境污染严重;而锂离子电池以其优良的性能,从一发现就受到广泛的关注,极有潜力替代铅酸和镍氢电池做电动车或混合电动车电源。现如今限制锂离子电池高速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是正极材料的研发相对滞后,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