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系统化的整理以及规范化的临床研究,对颤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做出客观的评价,形成技术规范,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推拿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本临床研究以2015年3月——2016年1月前来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推拿门诊就诊的,临床诊断依据符合诊断标准的年龄在18~65岁之间(含18岁及65岁)确诊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首次就诊的先后顺序,收集病例60例。采用单纯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以1:1的比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每日治疗一次,连续7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两天。治疗期间停用一切与本病有关的药物和治疗方法。2.观察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的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数据。本临床研究临床疗效选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疗效评定表(JOA)和简化Mcgill疼痛询问表(MPQ)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量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尺及PPI疼痛状况表作为临床疗效的观察参考标准和评价指标。每组治疗均对病人采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釆用随机方法进行对照评价,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价连续2个疗程采用颤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和采用常规推拿方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综合疗效: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2%;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经过统计学统计计算,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数据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J0A评分、PRI评分、VAS评分和PP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皆有所缓解与减轻,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症状。2.治疗组疗程结束后在JOA、PRI、VAS和PP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与常规推拿手法相比,颤压法能明显改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症状。3.颤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无创痛,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手法操作简便,与传统手法相比易学易记,易于被临床大夫所复制使用,也易于患者接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也为今后治疗其它脊柱系统相关疾病提供一套新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