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世界的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在普遍谋求发展的现代化运动中,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直接制约下,爆发了当代社会发展危机和困扰着人类的“全球问题”,人的问题更受关注。十几岁的马克思在写《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就把最能为人类谋取福利的职业当做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表达了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做现实的普罗米修斯”的愿望。可见,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思想觉悟就很高了,要为人的事业奋斗终身。本文以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为主线,系统研究了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前提、探索历程、主要内容与逻辑延伸及当代价值。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现实的个人”思想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前提。“现实的个人”思想是在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和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并从之前优秀哲学家那获得了有益启发。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现实的个人”思想的探索历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萌芽阶段,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合理内核,马克思实现了对唯心主义个人观和旧唯物主义个人观的跨越,主要成果有《博士论文》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其次是确立阶段,马克思通过对“人的类本质”的探讨、“利己主义的人”的研究及“人的本质”的解析,正式确立了“现实的个人”思想。最后是深化阶段,进一步挖掘“现实的个人”蕴含的深层次内涵。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现实的个人”思想的基本内容,其思想范畴的多维内涵及内在的基本特性是其阐述重点。“现实的个人”既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实践的人”、“历史的人”,又是“人的自然”、“人的社会”、“人的实践”及“人的历史”。最后一部分主要研究了“现实的个人”思想的逻辑延伸及当代价值。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公民社会人”是“复归者”。公民是个体性概念、平等与权利的统一、主体性构成了公民的本质特性这三点是“公民社会人”基本属性。个体和类、具体性和抽象性统一于“公民社会人”,“公民社会人”的身上闪耀着文明精神和时代精神进步的光辉。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宗旨,带领我们深刻认识了“社会”的范畴,启发了人们对现实生存的反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仍就有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