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来源最广泛的有机物质。由于技术等诸多原因,这一类宝贵资源,不仅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有相当大部分还被废弃,成为环境污染物之一。将纤维原料酶解转化为可发酵的糖,进一步用于生产酒精,不仅综合利用了大量的工农业纤维废料,而且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重大意义。 本试验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利用丰富、价廉的玉米秸秆为原料,摸索了里氏木霉LW1(Trichoderma.Reesei LW1)适宜的产酶条件,研究了秸杆粉和麦麸用量、料水比、起始pH值、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里氏木霉LW1的适宜发酵条件为:在秸秆:麦麸=1∶1,料水比为1∶2的前提条件下,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在培养温度28℃,发酵周期为72h,起始pH5.5时产酶活力最高。在适宜培养条件下,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为467.700/u,滤纸酶活为271.363/u。 研究了里氏木霉LW1所产纤维素酶的主要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50℃,最适pH值为4.8:在温度范围30~50℃,pH范围4.0~6.0内有较高的稳定性;90℃处理15min,酶粉的CMC酶活和FPA酶活保存率分别为62.09%和60.84%;在模拟动物肠胃pH值、体温的环境中处理30min,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和滤纸酶活的保存率分别达到79.04%和76.44%;在4℃低温无菌条件下保存三个月后,酶液的CMC酶活和FPA酶活保存率分别为82.93%和79.89%;Ca2+、K+、Na+、Mg2+离子对酶活有激活作用,Mn2+、Zn2+、Cu2+离子有抑制作用。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玉米秸秆同步发酵法发酵生产酒精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32℃,发酵4天,入池pH值5.0,酵母菌接种量108个/mL,纤维素酶用量为35IU/g时发酵酒精度最高,可达4.67%。麸皮添加量为50%时,对玉米秸秆发酵生产酒精的促进作用最大。玉米品种对酒精产量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