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扎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鼓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所以,认真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的规律和逻辑的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本文遵循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现实和宏观与微观的统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步与探索、提出与形成、发展与完善的三个发展阶段的历程,系统深入地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来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我们党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路线、方针、目标,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到一个新的境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灵魂。我们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武装的政党,因此,我国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那么,坚持这一指导要做些什么,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精神,并且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实践,正确处理好文化的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文化建设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过程,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明确的任务目标,都有其现实针对性。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得以发展,就是要提高本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能够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足够的智力支撑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还需要我们的社会培育出能够带动当代社会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立足本土、博采众长、不断创新”的方针政策,并不断推进了理论与实践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