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5年来,浙江省纺织服装业赢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逐渐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和解决当地就业的民生产业。2012年,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达10154.31亿,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7.17%;出口额598.0816亿美元,占浙江总出口额的26.64%,解决就业人口154.93万,占浙江省工业部门全部从业人数的21.55%。多年来的发展与投资使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但是也存在着附加值逐年相对递减、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贴牌生产过多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研究。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国外需求订单的减少、国内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波动、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高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同时身处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生产制造环节,使得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深陷泥潭,大中小企业利润剧降,甚至濒临破产。2012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亏损数量达到1021个,占浙江规模以上亏损企业的22.64%。在内外双紧的形势下,促进浙江省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就显得刻不容缓了,在世界经济不断融合的今天,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在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的前提下,更应该大胆走出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主动出击,改变其被牢牢锁定在全球价值链底端的被动局面,重新构建全球分工体系,通过制造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以及价值链功能升级,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本文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体系下,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从企业微观层面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技术升级、掌握原材料供应、规避贸易壁垒、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从产业内层面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会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产业升级;从产业间层面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将通过利用联动效应的方式,重新配置产业间的资源,间接作用于产业升级。通过构建PVAR模型,选取了东部沿海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作用于纺织服装业的制程升级,对产品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功能升级作用并不明显,表明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并没有改变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对于正处于制程升级的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本文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动态分析了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上涨机制和上涨空间,以柬埔寨为例,发现投资对当地劳动力成本的溢出效应较大,从长期看,并不适合大规模承接浙江的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为了更好地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政府层面应当制定稳定的鼓励政策,包括融资、信息咨询、税收、人才输送等;企业层面应当在投资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充分了解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相关产业发展情况之后,方可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纺织服装产业升级,企业收益递增的双丰收目的。